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洪松 通讯员 沈素敏)“妈妈把哥哥的血抹在我的脸上,让我混在死人堆里,我才活了下来。”听着89岁的“北疃惨案”幸存者李钦友回忆83年前那段至暗岁月,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传媒艺术系学生朱佳慧、王欣宇、康世欣眼含热泪调试镜头角度,记录下老人的诉说。这是她们第一次近距离触摸那段血淋淋的历史。
今年夏天,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传媒艺术系和马克思主义教学部联合组建“光影铸魂——探寻保定敌后抗战足迹”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团队38名师生、4支小分队历时30天,跨越保定下设阜平、唐县、清苑、定州等9个县市区,行程1800多公里。锚定8个专题80部系列微课视频拍摄、采访、剪辑等任务,以“行走的思政课”形式,在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冉庄地道战遗址等16处抗战纪念地开展实地研学,通过镜头与文字双重记录,将史料中的抗战烽火转化为光影中的记忆影像。
“本次暑期实践,由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共同指导,把专业实践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是一次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光影实践之旅。”实践团团长王运兴说。
在这次暑期实践中,思政课教师搜集整理大量保定敌后抗战史料,从微课脚本撰写到遗迹搜寻和实地探访,再到微课录制出镜,每个环节都发挥思政引领作用。专业课教师指导学生白天采集素材,夜晚在实训室编辑整理,每一个镜头、每一帧画面,都精益求精,最终,呈现出由师生共同出镜拍摄完成的80部“保定敌后抗战系列微课”视频。
这场跨越时空的实践之旅,生动诠释了“大思政课”的育人内涵。“这次实践给我的冲击力是前所未有的,一张张‘带血’的照片、一座座‘带火’的墓碑、一声声‘带泣’的控诉都极大震撼了我。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我一定要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影视2345班学生冯丽杰动情地说。
师生研讨拍摄脚本。杜秋硕摄
专业教师指导视频剪辑。任梓煜摄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