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育桃李,一片丹心铸师魂。在金秋送爽的九月,我们迎来了第41个教师节。中国教育新闻网特别策划“我的教育初心”系列视频,分享教育者们的育人故事。
从青丝到白发,从初登讲台的忐忑到桃李满园的欣慰,他们用一生诠释“教育初心”的内涵——是春风化雨的耐心,是甘为人梯的奉献,更是以生命点亮生命的执着。今天,我们以“教育初心”为镜,照见一群教育探索者的真实剪影。
王学利曾在乡村小学做过3个月的代课教师,他没想到自己的课深受学生喜爱,孩子们惜别时的眼神深深刺痛了他的心,这段代课经历孕育了他“要当一名教师”的梦想。1986年,他如愿考入昌吉师范专科学校(现昌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一个边远乡的中学任教。
新疆缺政治课教师,职业院校也不例外。2003年,已经成为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系统名师的王学利,竞聘到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作。这所学校经过多年发展成为新疆职业教育的亮丽名片——全国百所德育科研名校、国家高职示范校、新疆首个公办职业本科学校。新疆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给了他施展专业才华更广阔的舞台。
刚到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时,王学利在给一中职专业的学生们上哲学课时,有的学生打瞌睡,还有的学生为了踢足球逃课,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发展适合的教育就是要坚持因材施教,“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在研究的基础上,王学利以“学生能听懂、爱听课”为目标,坚持“以案例为导引,以问题为核心”的专题化探究式教学改革,以解决学生思想困惑为改革创新的核心,问题来自课堂,形成新的教学方案再回到思政课堂实践。
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王学利被教育部遴选为代表,代表全国职业院校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新疆高职思政课改革成果。坚持讲好新疆故事、讲好新时代的故事,“依事论理”融事理、情理和学理于一体,找到了讲活讲深讲透职业院校思政课的方式方法,得到了充分认可。
7岁入疆,一辈子与新疆结缘;大学开始思政专业学习,工作后从事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37年,一辈子与思政教育结缘。从南疆村子里的走访宣讲,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给习近平总书记做汇报,王学利一直走在热爱思政课教学这条路上。他说:“思政课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年近退休,这辈子扎根新疆做思政课教师,我无怨无悔!”
策划:段风华
制作:戚悦
海报设计:马虹霞
特别鸣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