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师发展报告(2023—2024年)——教师待遇保障》 李廷洲 王亚男 吴晶 等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欣闻《国家教师发展报告(2023—2024年)——教师待遇保障》即将付梓,这是该系列报告的第四部,以“教师待遇保障”为主题,紧扣国家教育发展脉搏,回应时代重大命题。作为一名毕生躬耕于教育领域的老兵,我深感欣慰。研究团队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扎实的实证精神,持续深耕教师队伍建设领域,为教育政策制定与实践创新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实属难能可贵。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国历来重视尊师重教和教师地位待遇的保障。《礼记》有云“师严然后道尊”,尊师重教的文化基因已深深融入民族血脉。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置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更将教师地位待遇提升到新高度,彰显了国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坚定决心。然而,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加速、教育形态深刻变革,教师地位待遇保障面临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学段差异、数字化转型挑战等新课题,亟待系统性研究与突破。在此背景下,本年度报告聚焦“教师待遇保障”,既是对政策部署的学术呼应,更是对教育强国建设需求的主动担当。
通览全书,我认为有三重价值可圈可点。其一,格局宏阔,视野多维。报告立足历史纵深,梳理我国尊师传统的文化根基;放眼全球坐标,剖析国际教师薪酬制度的经验镜鉴;直面时代议题,探索数字化转型等新兴挑战的应对之策。这种贯通古今、融汇中外的研究框架,为理解教师地位待遇提供了立体化认知图景。其二,扎根实践,数据翔实。课题组跨越31个省级行政区,采集逾万份调查问卷,开展多地域深度调查,用扎实的田野调查揭示教师待遇的“真问题”。从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到县域教师薪酬差异,从编制内外待遇差距到非教学负担过重,诸多现实痛点被精准捕捉,彰显了实证研究的穿透力。其三,对策前瞻,路径清晰。报告不仅诊断问题,更注重开方施策,既有对教育强国所需待遇制度的顶层设计,也有针对中小学教师待遇内部差异的精准方案,特别是提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待遇保障的新方向,体现了政策研究的预见性与创新性。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研究团队始终秉持“顶天立地”的学术品格。所谓“顶天”,是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将教师地位待遇置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大局中审视;所谓“立地”,是扎根中国教育土壤,用脚步丈量教育实践的复杂现实。这种将政策逻辑、学术逻辑与实践逻辑有机统一的研究范式,使得报告既能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也能为一线教师发出真实心声,更可为学术界开辟新的研究生长点。
《国家教师发展报告》系列历时五载,已逐步成长为记录中国教师队伍建设进程的“编年史”、解析政策脉络的“思想库”、汇聚实践智慧的“案例集”。这一学术品牌的形成,离不开团队持之以恒的学术坚守与社会责任感。希望研究团队继续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深耕此域,不断完善中国特色教师发展的理论体系。更期待这本报告能唤起全社会对教师群体的深层关怀,让尊师重教不仅停留在政策文本,更成为流淌在每个人心中的文化自觉。
教育是国之大计,教师是教育之本。相信这本凝聚智慧与汗水的报告,将为推动教师地位待遇提升、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注入新的动能。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本文系《国家教师发展报告(2023—2024年)——教师待遇保障》推荐序,标题为编者所加]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0日 第0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