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建构中国教育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

——评《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第3版)》

发布时间:2025-09-10 作者:李刚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第3版)》 褚宏启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在我国,教育现代化长期以来都是强劲的政策和实践话语,也是教育研究中经久不衰的议题。在教育现代化的热潮之下,我们需要看到,关于何为教育现代化和如何研究教育现代化等根本问题,研究者和实践者都有着诸多的阐释与见解,甚至存在着一定的误读误用,偏离了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与初衷。褚宏启教授的著作《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第3版)》基于中国国情,对教育现代化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释,在建构中国教育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何为教育现代化,如何对现代化进行系统分析,这是我们研究和推进教育现代化首先需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更是建构教育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不能回避的问题。人们有时候会将教育现代化等同于教育发展、质量的提升、教育公平的促进等等,甚至将现代化作为“时髦”的标签到处乱贴。作者在序言中疾呼:“现代化不是标签,不是儿戏,是一项严肃的未竟的事业。在研究与实践中,不能把‘现代化’一词泛化或者窄化,更不能将之庸俗化,要抓住现代化的本质——现代性。”

  《教育现代化的路径》强调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教育现代性的增长,并据此形成二维的理论分析框架,串联起教育现代化的概念谱系。一方面,需要关注人道性、理性化、专业性、民主性、法治性、生产性、信息化和国际化等现代性的维度;另一方面,教育现代性通过具体的教育形态彰显,需要关注教育管理、教育体系、课程与教学、教育资源保障等教育形态。书中进一步强调,在现代性的清单中,人道性统率着其他,教育现代性的本质要求应当是彰显人、服务人、发展人。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与实践需要旗帜鲜明地高扬现代性,这样才能在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中坚守正确的导向,才能纠偏教育中存在的浅表化与功利化。知识体系由诸多命题构成,而命题则是对概念关系的阐述,概念构成理论的基石,该书由教育现代性与教育形态两组核心概念出发,建构起教育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这个体系不同于国外的已有研究,是扎根中国教育现代化实践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中的知识不是随意产生的,必须遵循知识生产的内在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现代化研究的品质,推进科学的教育现代化实践,还需要加强研究的理论自觉和方法意识。其一,教育现代化研究不能停留于空泛的思辨性研究和静态的描述性研究,要加强解释性研究。《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用诸多笔墨分析教育现代性增长与实现的现状与影响因素,找到那些促进或阻碍教育现代性增长的多种因素,并解释清楚其产生影响的路径与机理,尝试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路径选择。其二,对于教育现代化的研究还需要有效运用多种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著名社会学家英克尔斯便通过跨国问卷发现现代化人格的9个关键特征,并发现工厂和学校是塑造现代性的关键机构。借助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抽象的概念顿时具象化了。

  本书在第2版的历史主义方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传统方法之外,还把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作为教育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方法予以讨论和运用。里面不仅有基于问卷与访谈调查对高中生现代性的考察,还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建模的方式分析了外部因素对学生现代性的影响。如作者所在团队深入探讨了学校治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等的影响,发现学校管理越民主,学生的现代性越高。教育现代化的研究,需要使用现代的科学方法,让研究本身更为科学民主,更好地与技术进步相结合,实现精准刻画与深度剖析。

  建构教育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不是对本国已有理论的简单拼接,更不是对外国相关理论的平行移植,中外所有的理论都需要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基于本土教育现代化实践才能进一步发展。

  一方面,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不能简单移植西方教育现代化的概念与分析路径,需要秉持本土立场,需要关注和回应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教育现代化的路径》对我国教育的漫漫现代化之路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基于理论框架和实证证据对我国现代化的现状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从中我们能看到我国教育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从积贫积弱到迈向教育强国建设,体悟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光荣与梦想。我们也需要直面一些教育现代性不彰与阻碍教育现代性增长的问题,结合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的传统与现实,给出科学的解答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路径。

  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当前这一百年不遇的大变局开展教育现代化的研究,让研究带着强烈的时代底色,回答好时代之问。从2000年的第1版到2013年的第2版,再到最新的2021年的第3版,《教育现代化的路径》试图回应我国教育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更为深入地分析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底色和未来趋向。比如教育的国际化,在国际开放与合作进一步深入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欧美民粹主义风潮和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我们到底是否需要坚持国际化和推进怎样的国际化,书中强调,教育国际化是教育现代性的重要维度,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要推进教育国际化,但是我们需要贯穿培养目标和过程的国际化、切实有效的国际化和双向互动的国际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征程有着光明的前景,但也绝非坦途,我们需要建构起教育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让现代性更彰,让前路更明,让所有的坚持和坚守更有力量。《教育现代化的路径》在建构中国教育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方面进行了很有成效的探索,我们期待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国教育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已有基础上可以更上一层楼。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0日 第0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