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借助数字技术整合教育资源、优化管理流程、革新教学模式,是各地探索的重要课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结合本地教育发展实际,构建覆盖全市的数字化平台体系,通过技术赋能,实现教育管理在各个层面的转变。
行政事务:从人工管理到智能协同
克拉玛依市以“数字基建强基础、平台整合推应用、应用实效评成效”为核心路径,构建起覆盖全市中学的数字化平台体系,形成“统一基座+特色应用”的层级架构,以市级教育云平台为统一基座,整合教育城域网、低代码开发平台、数据中台三大核心模块,确保各学校、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与业务协同。这样的层级架构设计,有效避免了平台建设的重复投入,为后续数字化应用的深度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数字化平台重构了学校管理流程,实现“从人工烦琐到智能高效、从经验判断到数据驱动”的转变,行政事务处理效率提升60%以上,让学校人力资源更聚焦教学核心。
一是政务服务“掌上办结”。在管理服务方面,移动协同办公平台整合“一网通办”服务模块,包含入学申报、职称评审、经费申请、设备报修等功能,支持“掌上提交、线上审批”,无须线下跑办;增设学校内部管理模块,如会议通知、考勤打卡、公文流转,目前教师日均登录次数2.3次,行政事务办理均通过该平台完成。依托移动协同办公平台,教师办理职称评审、培训认证等事项,无须提交纸质材料,通过平台上传证明文件、填写信息即可完成申请,审批流程在线流转,办理进度实时可查。以往需5—7个工作日的职称评审材料初审,现在缩短至1—2个工作日,办事效率大幅提升。
二是行政流程“智能简化”。低代码开发平台是克拉玛依教育数字化“中枢系统”的三大核心模块之一,允许学校根据需求自主搭建应用,如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开发的“思方行圆”学生评价系统、克拉玛依市第十中学的29个行政事务管理应用,均基于该平台快速落地。借助低代码开发平台,学校将行政事务转化为标准化线上流程。克拉玛依市第十中学开发的“设备报修”应用,教师仅需拍摄故障设备照片、填写位置与问题描述,系统自动分配至后勤维修人员,维修完成后教师在线确认,整个流程平均耗时从以往的2天缩短至4小时;克拉玛依市第二中学的“学生考勤”模块与校园门禁系统联动,学生刷脸入校即自动记录考勤,每月考勤统计由系统自动生成,行政人员无须手动核对,节省约80%的人力成本。
教学管理:从粗放统筹到精准调控
排课与选课管理“零冲突、高效率”。智能排课与选课走班平台覆盖全市学校,具备课程冲突检测、学生选课管理等模块。课程冲突检测模块可自动规避教师时间重叠、教室占用冲突;学生选课管理模块支持“线上选课、实时调整、结果公示”,目前平台累计完成37.4万次排课,中学选课走班年级(高一、高二)学生选课操作完成率100%,排课错误率降至0.3%以下。
智能排课与选课走班平台通过算法优化,解决了传统人工排课“耗时久、易冲突”的问题。以克拉玛依市第六中学(选课走班试点校)为例,高一学年涉及8个学科、12种选课组合,如果依赖人工排课需3名教师连续工作一周,且易出现“同一教师同时上两节课”“教室占用冲突”等问题;现在通过平台排课,仅需输入教师课时量、学生选课数据、教室资源等基础信息,2小时内即可生成排课方案,冲突率为0,且支持实时调整——若教师临时请假,平台可自动推荐代课教师并调整课程表,学生端同步更新,避免教学秩序混乱。目前,全市中学选课走班年级均通过该平台完成排课,减少人工排课时间80%以上。
课堂教学“数据驱动、精准教学”。在教学实践方面,精准教学平台以试点校的方式实施智能作业批改、学情分析、分层作业、错题本、AI备课助手等服务;克拉玛依分平台对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增设“本地特色资源”专区,收录克拉玛依本地名师课例及汉字书写指导、地域历史课程等资源,平台资源总量达1.2万条,日均被调取次数超5000次。教师资源库涵盖“教学素材+教研支持+能力提升”三类资源,教师可按需自主学习,目前教师每月平均调取资源15—20次,其中试题库、课件模板使用率最高。
基于各平台搭建,克拉玛依市将数字化深度融入教学全流程,从备课、课堂互动到课后辅导、学业评估,构建“数据驱动、精准教学”的新模式,实现了教学质量与教师能力双提升。AI备课助手内置单元教学设计模板,支持教师一键生成课件,平均缩短备课时间70%。教师备课效率大幅提升,有更多精力投入教学设计与学生互动;教师布置个性化作业60余万份,平均错题消灭率提升;随机点名覆盖率达99%,课堂互动频次提升30%,学生参与度显著提高,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率显著下降。另外,红山湖学校数据显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秀率从13.56%跃升至40.55%,教学成效全面改善。同时,“AI+教育”培训累计覆盖6493人次,大幅提升了教师的数字素养,教师获国家级教学竞赛奖项数量增长30%。
作业管理“分层落地、总量可控”。AI智慧课堂中的分层作业管理模块可根据学生学情自动推送基础题、提升题、拓展题,家长端同步接收作业内容与完成要求。
同时,分层作业管理模块能结合学生学情数据实现“一人一策”的作业推送。教师在平台设置作业难度层级后,系统会根据学生近期作业正确率、课堂互动表现,自动为学生分配对应层级的作业;同时,平台统计班级作业总量与平均完成时长,若某学科作业超时率超过预警值,系统会向教师发出提醒,助力“双减”政策落地。
服务管理:从行政主导到多端服务
克拉玛依教育数字化以平台资源供给适配多主体需求,根据学生、家长、学校的个性化应用场景,开发并接入了一系列特色应用模块,既实现了基础功能的标准化覆盖,又满足了多主体的多样化需求。
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AI双师课堂”全面满足学校个性化课程开设需求,任何学校、任何班级、任何教师都可以随时开课。凭借“互动双师+AI辅导”的模式,将高质量课程研发、大咖名师授课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解决了教师80%的备课压力以及相应需求。实现了教师以育人和现场个性化互动为核心,满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特长潜能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服务于家校的顺畅沟通。通过家校沟通平台与智慧班牌关联功能,家长可实时查看学生作业内容、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积分,接收学校通知与教师留言;平台还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专区,包含亲子沟通技巧、学业辅导方法等文章与视频,供家长学习使用。目前,家长端激活率达98%,家长每周查看学生情况平均4—5次,家校沟通“最后一公里”被有效打通。
服务于教师循证教研与课堂提质。平台基于学生抬头听讲、低头书写、问答等课堂行为数据,反推教师授课状态,自动生成课堂结构、互动效果及心理健康报告,提供智能AI评价与灵活听评课手段。平台还可一键抽取优秀教师亮点片段、学生成长视频等生成校本资源库。2025年形成报告7426份,沉淀视频6000余条,AI评课269节,听评课效率提升40%,让教研真正“用数据说话”。
资源与数据管理:从各自为战到流通共享
数据中台是克拉玛依市教育数字化的“中枢系统”,汇聚海量教育数据,涵盖教学资源、学生学情、教师信息、管理流程等维度,为各应用平台高效运行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形成数据整合与流通机制。各平台数据通过基础教育数字基座的数据中台实现“互联互通、实时共享”。例如,AI智慧课堂的学生答题数据、智能排课平台的课程安排数据、学业评估系统的考试数据,会自动同步至数据中台,形成完整的学生“学习画像”与教师“教学画像”。目前,全市14所精准教学试点学校已实现学情数据整合,学校管理者可通过数据中台查看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进度、学情达标率、资源使用情况,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教师可在教学平台调取学生学情数据,如在备课时参考学生过往作业错误率,调整教学重点,避免“数据孤岛”问题。
跨校资源共享打破壁垒。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与AI教育平台的协作模块,教师可跨校共享优质备课资源。2024—2025学年,全市教师通过平台开展跨校协同备课11万次,形成“优质教案共享库”,沉淀校本习题9.9万道,教师备课时间节省83%。其中,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利用平台构建“小云端学校”,将集团内优质教师资源同步至薄弱校,薄弱校教师可实时学习备课思路与教学方法。资源共享惠及学生上万人,薄弱校教师获评市级教学能手人数较2023年增长15%。
教育公平与资源均衡落地。通过“云端学校”“跨校协同教研”等平台功能,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校辐射,薄弱校教师专业成长速度加快,学生享受到与优质校同等的教学资源。2024年,克拉玛依全市四个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率达100%,成为全国第二个、全疆首个全域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地级市,数字化成为推动教育均衡的“核心引擎”。
随着教育数字化应用的深入,克拉玛依教育管理效能显著提升,实现了“四个转变”。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学情分析、资源调配等决策准确率提升65%。从人工管理到智能协同,行政事务自动化处理率提升30%。从单向管理到多元共治,家长通过平台参与学校管理频次提升50%。从“数据孤岛”到“流通共享”,学校决策响应速度提升50%,稳步走上教育数字化深化与转型之路。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李景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