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王强)10月28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新时代教育思想研究中心举办首次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能力重构与教育变革”,也是该院学术季风汇的活动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辛涛、清华大学教育学院长聘教授李曼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黄忠敬、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校长周彬、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校长王华、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熊永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研究处处长熊建辉等专家代表参加研讨,研讨会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新时代教育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邓友超主持。
研讨会围绕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与技术的关系、人才培养的能力转向、能力重构范畴、能力导向的教育变革等进行了讨论。
专家提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必须从“知识导向”转向“能力导向”。人工智能正在改变工业时代教育范式的底层逻辑。“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学得深”比“学得多”更关键。
在能力重构范畴方面,与会专家认为,需建构新的能力框架,主要涉及问题解决能力、社会情感能力、元认知能力,以及系统思维、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等。
能力重构必然带来教育变革。专家认为,首先要强调回归教育本质,强化学生社会化能力。要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要重构课程逻辑,聚焦认知结构重建、学习路径个性化与思维高阶化,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精心设计学习体验。要加强教学情感支持。要注重学段协同,明确不同学段人工智能应用的侧重点。要提升人机共育能力和协同效果。要注重建构新的教育形态。
专家强调,技术具有两面性,在积极拥抱的同时,也需要审慎推进,避免技术滥用。要处理好机器脑与人脑、高阶思维与低阶思维、学段之间的边界与连续、学习方式的虚拟与现实、人机交互的理性与感性等关系。要警惕思维放逐,防止元认知惰性与认知债务。要关注AI可能加大数字鸿沟,导致学习分化。要审慎应对AI产品的成本约束与强依赖风险,以及智能设备引发的学生心理问题。要做好全流程应用追踪与伦理防范。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新时代教育思想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中心将发挥平台功能,聚焦热点、前沿话题举办学术研讨,实现学术活动经常化。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