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走出自主研修型教师培养之路

发布时间:2018-11-30 作者:王友现 来源:中国教师报

14年前,宜昌天问学校在湖北宜昌点军区创办时,首届小学初中一共招收230余名学生。28名教师成为宜昌民办教育的先行者。14年后,这28名教师半数以上先后成长为天问教育集团的高层负责人。

“聚拢是火炬,散作满天星”,以20多名教师起步的天问学校,如今已经拥有一线教师487名、学生5800多名。从一所学校成长为3个校区、9个学部的教育集团,天问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有什么特色?如何让教师有定力、走得远、留得住呢?

同心方能同行,同行方可同事。天问的教师不仅仅是同事,更是认同教育理想的同道者。在天问,人人都有共同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特别是“人人自觉发奋、人人自由发挥、人人自主发展”的价值观,历经14年的艰辛淬炼,由最初“让更多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更好的教育”办学理念发展而来。初期理念只考虑学生的发展,如今提炼为“人人自主发展”,讲究的不仅是学生日进日新,而且教师也要终身发展。

有共同的使命,就能产生无尽的动力。“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加入天问的教师,即使是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青年教师,也会主动追求发展,追求价值的最大实现。有定力者有恒心,2014年宜昌市优质课竞赛,天问集团获得全市7个一等奖;而今还在进行中的2018年初中优质课竞赛,天问集团已经将语、数、外、物等4科的5个一等奖收入囊中,且获得这些殊荣的都是2013年前后招进天问的青年教师。初中语文教师赵敬梓,恰是当年天问初中的毕业生,今年她赢得全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第一名。天问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正在不断地激励全体师生员工自主奋发、主动作为、不忘初心、奔向卓越。

天问教师除了有定力,更有学习力。“一切以研究的方式开展工作”,在天问,这是扎扎实实的教研形式。

教师每天10分钟的晨会,就是一次小小的教学研究:专人发布一则教育哲思或教学策略,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轮流谈想法、亮做法。小切口,片段式,久久为功,绵绵用力,让教师在专业素养的修为上积淀“研究型”能力。

教研组每一次活动就是一次专题研修。成员轮流主持,研课说课采用四色笔批注、思维导图、“十字因果图”、Y图等学习工具,运用便利贴法、循环说、“1+1”法(一个优点、一个缺点)等方式,让教师人人都参与到学习与研究中,彼此合作、互相欣赏,形成团队共进的合力。

天问研究的工作方式还体现在日常工作布置上。岗位工作不只是领导思考的事情,也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责任。每学期学校确定工作的大目标后进行分解,将其分到月、周、天,教师认领任务逐项完成。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结束工作的反馈不再是领导作报告,而是参与者成果分享。

近两年,天问“自主教育+互联网”研修也不断创新。教师们将教研中归纳出来的精彩内容、核心成果、有效方法、成功经验“萃取”出来,进行深度加工。这些经验成果被开发成小策略,拍成小视频,或者录制成微课,上传到“小蚂蚁”平台,生成二维码,给一线教师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转化的经验。人人有舞台,个个得进步,研究型团队也因此越聚越拢、越走越远。

留住教师靠理想信念,也靠价值尊重。天问集团正创新思路,打造教师命运共同体,优化天问名师制度,成就教师的归属感、获得感、自豪感,走出一条自主培养研修型教师的畅达大道。

(作者系湖北宜昌天问教育集团办公室副主任)

《中国教师报》2018年11月28日第13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