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继往圣,开来学

发布时间:2018-11-30 作者:覃正胜 来源:中国教师报

前贤有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莫能废也!”于是,出湘西,历鄂豫,达于东鲁。行走邹鲁圣地,追寻先贤足迹,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浸染人文,了解根脉,日渐明晰儒家道统。

瞻谒孟庙,从正南走进,首先是“棂星门”,两侧各有一坊,东侧题写“继往圣”,西侧便是“开来学”。导游介绍,南宋大儒朱熹推崇孟子,“此先生之教,所以继往圣、开来学,有功于斯世也”。

走过“亚圣庙”石坊,便见第二进正门“泰山气象门”,左立“知言门”,右立“养气门”。一路古柏参天,苍劲盘虬,风骨毕现,蔚为壮观,果然“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走进第三进正门“承圣门”,左为“启贤门”,右为“致敬门”, 康熙御碑亭中耸立巨大石碑,碑额浮雕泰山祥云、二龙戏珠图案,碑文字体工丽雄浑。石碑东侧是“五通碑”, 竖有“孟母断机处”“孟母三迁祠”和“子思子作中庸处”“述圣子思子赞”“述圣子思石刻像”等石碑。

孔子是至圣先师,孔庙还有“四配”——

复圣颜渊,仁德修为最高,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称赞他“闻一而知十”“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死时,孔子失声恸哭,大呼“天丧予”!

宗圣曾参,与父亲曾点一同受业于孔子。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提出“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参与编制《论语》,著写《大学》《孝经》等作品。曾子尤重孝行,认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述圣子思,孔子之孙、孔鲤之子,名孔伋,曾师事曾参,上承孔子之学,下开孟子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

亚圣孟轲,《史记》记载,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孟子聚众讲学,游历各国,因其主张不被重视,退而授徒著书,写成《孟子》七篇。他提出“性善论”,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应该“法先王”“行仁政”,养成“重义轻利”之“浩然正气”,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

碑刻实证,古圣前贤形神毕现,穿越两千多年历史烟云,栩栩然如在眼前!

正面中轴线高台之上是孟庙的主体建筑“亚圣殿”,康熙十一年钦定重建的一座画栋雕梁、重檐飞翘、歇山转角、丹陛碧瓦的宏伟建筑。大殿正面重檐之间高悬一匾,上书“亚圣殿”,正面朱槅并列,正中门额上悬挂“道阐尼山”横匾一块。

孟庙不过占地60余亩,却储存无限能量。我仿佛看到,两千多年前,一位老人、一位圣哲,在这个庭院里思考、徜徉。庭院似深深的湖泊,蓄满了孟子深刻的思想:民本、仁政、性善、养气……每一种思想,都会激起阵阵涟漪,都会使人思潮飞扬。

这里,太浩渺、太深奥,引得古往今来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咏叹吟哦,勒石铭碑。在这里,我只能从中采撷出一片羽毛、一朵浪花而已。

面对亚圣,深深地鞠一个躬、道一声安。红墙之内,松柏之间,长长的幽思,深深的怀念。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张家界市天门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8年11月28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