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1877-1968),湖南善化人,是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著作收集在《徐特立教育文集》和《徐特立文集》中。
毛泽东曾说过,自己最敬佩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昌济先生(后来成为他的岳父),另一位就是徐特立。
徐特立,1877年生于湖南长沙江背村的贫苦农民家庭。年轻时与许多人一样是个热血青年。1907年因为清政府对帝国主义的屈辱投降政策,徐特立在学校作时事报告,讲到激愤之处热泪如倾,竟拿菜刀将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蘸着血写抗议书,结果写完当场晕倒。这一“抽刀断指”的举动,顿时蜚声全省,徐特立也被誉为“最有血性的先进人物”。
辛亥革命爆发后,徐特立积极参加湖南起义,号召人们支持革命。湖南光复后,徐特立担任省临时议会的副议长,一心为新政权的建设出力,后来决然回到教育界,要用教育改革实现救国愿望。他创办并苦心经营长沙师范学校,同时到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他的崇高品德、渊博学识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对毛泽东、蔡和森等救国学子产生深刻影响。
徐特立在湖南任教20年,爱生如子。他任师范学校校长时,将自己的月薪与校内主任、庶务等同样定为20元。尽管如此,他还经常接济穷学生。我国国歌的词作者田汉,当时入校买不起蚊帐,徐特立便买了一顶送给他,而徐特立自己却把家小安排在乡下以节省开支。逢假日回家,徐特立要步行往返80公里。
1926年12月,徐特立会见了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的毛泽东,随后于1927年春回家乡调查农民运动的情况。看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徐特立惊喜不已,他因此积极投身农民运动,加入大革命的洪流。1927年3月,徐特立担任湖南农民协会教育科科长兼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还被选为国民党长沙市党部工农部部长,为发展湖南的工农运动做了大量工作。后来,由于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长沙发生“马日事变”,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遭到疯狂屠杀。同年大革命失败,在不少共产党员叛变脱党时,徐特立却以50岁的年龄义无反顾地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来,毛泽东在徐特立60岁生日时写信称赞道:“徐老同志: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共产党,有些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1927年秋天加入共产党,而且取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
曾任中宣部部长的陆定一在《人民教育家》一文中同样对徐特立给予了极高评价:“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同志,就这样给全党同志上了第一课:困难时不要动摇,应当更坚定地奋斗,革命是一定胜利的。徐老给我们的教科书,就是他的入党,这本没有字的教科书,比什么教科书都好,也比什么教科书都重要。”
随后,徐特立参加南昌起义并任师党代表。部队失败后,他决定同贺龙一起上山打游击,只是因病未能跟随,被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他学会俄语后,系统研究了马列主义,并同吴玉章、瞿秋白共同研究汉语拉丁化拼音。后来,徐特立在中华苏维埃政府任教育部副部长,瞿秋白任部长。
1949年3月,徐特立随中共中央机关进入北平,先后参与国共和平谈判、全国文化教育事业接管等工作。在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上,他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之后,徐特立不顾年事已高,仍朝气蓬勃地投身于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领导一批党的宣传干部与史学工作者从事中国通史、中国革命史和党史等的编纂工作,并继续以各种方式关心、指导教育工作:或报告讲演,或撰文著述,或视察调研,或接待来访,或书信交流……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不懈奋斗。
毛泽东作为徐特立的学生,曾经多次写信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佩之情:你是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而在有些人本来只有“半桶水”,却偏要“淌得很”。你是心里想的就是口里说的与手里做的……你是任何时候都是同群众在一块的,而在有些人却似乎以脱离群众为快乐。你是处处表现自己就是服从党的与革命的纪律之模范。你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也不躲避责任……
这,就是徐特立,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
(作者单位系长沙师范学院)
《中国教师报》2018年12月12日第1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