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山东省肥城市实验小学精心播撒德育的种子,打造令学生幸福的学校。
德育文化引导人。为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学校确定“两全三实四一致”育人目标,即“全面发展、全程发展”“为人诚实、做事踏实、学问扎实”“德行一致、言行一致、知行一致、学思一致”,探索实施“德育目标实而近、德育活动常而新、德育要求严而细、德育途径广而活”的德育模式,编写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德育歌谣》《新三字经》《新文明礼仪》等教材,突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强化学生行为习惯。邀请有关部门专业人员到学校做维权、安全等专题教育。创设德育环境,学校设立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文化主题宣传,校门两侧设立“四德”橱窗,突出“孝、诚、仁、爱”的主题文化,宣传师生中的“四德之星”。山东肥城籍历史名人中,既有孔门七十二圣的冉子、有子,又有享有清誉、廉洁为官的明代“正奉大夫”李邦珍,更有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的左丘明等,我们努力挖掘这些资源,让孩子们从先贤中接受教育。《弟子规》《三字经》《二十四节气诗歌》、“十二生肖”和“56个民族”等文化系列,让学生时时感受先人的传统智慧。学校操场墙壁上的大型壁画展示“孝、悌、礼、义、廉、耻”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学校浓浓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精神得到升华。
德育活动塑造人。学校本着尊重学生天性、回归教育本真、寓德育于活动的原则,科学开展道德教育,促进学生自由成长、教师和谐发展、学校绿色发展。学校依托课堂阵地,采用学科渗透,挖掘现有教材体系中的教育因素施以引导。充分利用思品课、国学启蒙教材、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施以德育。如坚持不懈地倡导“下课一句提示话”活动,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聘请卫生、政法、劳模、社区、企业等社会代表进课堂为学生宣讲“国家、社会、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每学期末对教育效果进行检查评比,找经验、查问题、求发展。利用下发的《中国梦·我的梦》教材和编写的校本教材开展专题教育。实行“快乐星期三”选课走班制度,为解决好学生个性发展与普及提高的关系,学校经过充分研究论证,开创性地对1-6年级进行整体设计,一二年级开设围棋课,三四年级开设葫芦丝课程,五六年级开设巴乌课程,1-6年级全部开设国学、书法课程。拓展活动阵地。利用时间节点加强主题教育。每学期初,根据清明节、教师节、国庆节等时间节点和德育教育主题,学校确定学期德育活动内容,分解到每月、每周。加强宣传阵地。学校相继开展“孝、诚、仁、爱”四德之星评选,“责任、感恩、忠孝、诚信、自信、自律、礼仪、环保、勤奋、勤俭”十星评选,“感动校园十大人物”“校园十大最美读书教师”“校园十大优秀班主任”等评选活动,引领校园正能量;通过办好“两报、两站、两台、一团”即校报、春笋报、学校网站、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微信公众平台、小记者团,传播校园正能量;通过创生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增强校园正能量。
德育制度激励人。教师层面,打造师德高尚、本领过硬的教师队伍。学校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制定“教师行为规范八不准”“师德修养20条”“师风师德督查20条”等制度,每周坚持两次不定时督查,以此作为教师加强自身修养的准则。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专门组织班子成员对每位教师进行职业设计,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倡导推动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创建“名师梯次发展工程”,成立“名师工作室”,让教师在制度规范和行为自觉中成为学生德育表率。学生层面,突出德育自治,强化学生自主管理。实行“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成立“学生自主管理监管会”,各班级结合管理特点开展“道德评议”活动,敦促学生每天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自我反省。家长层面,规范家委会工作,创新活动内容。学校尝试家委会“驻校办公”制,每周家委会成员来校办公一天,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通过参加学校升旗仪式、级部例会、随堂听课、校园卫生检查、安全值日护校等活动,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全过程,家长随时把观察了解到的新问题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做好记录,提交学校汇总采纳。同时,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学校联合家委会开展“阳光心灵塑造”活动。家长资源的吸收和利用,对学生心灵的塑造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注入了新元素。
德育任重道远,我们愿意播撒德育的种子,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良好滋润。
(作者系山东省肥城市实验小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18年12月12日第1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