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生于邻村一个普通农家。那个年代,祖母的性别决定了她的人生角色——村童长大为村姑,村姑嫁人而为村妇,村妇渐老而为村妪;也规定了她的生活内容——必须缠足,不可能进学堂读书识字,勤于农耕、忙于家务;同时,也圈定了她有限的活动范围。祖母与千千万万同龄女性一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正如村头、路边随处可见的杨树,不知什么时候就长在那里,阴晴雨雪、春夏秋冬,看不到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是,看来平凡的祖母却得享高寿,她1918年出生,2018年逝世,创造了我们家族、村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祖母的百年人生其实禁受了无数的痛苦和煎熬,她幼年丧母,中年丧夫,晚年更是遭受接二连三的丧子之痛。祖母90多岁时不慎滑倒,导致左股骨粉碎性骨折,只得从此卧病在床,直到折磨得皮薄如纸、骨瘦如柴而去世。晚年丧子的哀伤、身残难愈的痛苦,她逐一经受,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的意志力令人惊叹。
祖母的一生勤劳节俭,她种田吃米、种园吃菜,虽然粗茶淡饭,却甘之如饴。纺棉织布、漂染缝补曾是祖母中青年时期的重要劳作,她暮年的穿戴、铺盖基本都是原来留下的粗棉大布,颜色也是非黑即蓝,在我的记忆中几乎找不到祖母穿着鲜艳服饰的影子。由于裹脚畸形,祖母的鞋非得自己亲手纳制,这些衣履来之不易,虽是破烂不堪,祖母却一补再补,舍不得丢掉。
因为善待乡邻,祖母成为同龄妇妪的中心人物。她们有什么伤心、苦恼的事情,总要找祖母倾诉;有什么困难、犹疑,也要请祖母帮忙想办法、拿主意。祖母劝人、帮人,既现身说法,又设身处地,总能让愁眉苦脸的人眉开眼笑而出。小时候,我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如今还是每每自叹不如。
祖母贫微,但她常说自己有“四乐”——顺应自然,苦中求乐;不存机心,自得其乐;安分守己,知足常乐;知恩图报,助人为乐。也许,正是因为这“四乐”,不求长寿而期颐自得。
《论语》云:“知者乐,仁者寿。”祖母可谓知者,更可谓仁者。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9年02月27日第1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