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区域教育生态发展的“三味处方”

发布时间:2019-02-26 作者:周慧明 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来源:中国教师报

“生态发展”是湖北武汉开发区(汉南区)的治教理念,也是区域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和行动纲领。为提升学校自治能力,助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局在多年深入调研、不断探索的基础上,以教育生态优化为突破口,开出了自己的治教“处方”。

处方一:学校内涵发展,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

区域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激活”,只有激活每一所学校的发展内驱力,使之不断跨越自身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区域教育的品质提升才成为可能。为此,区教育局设立了学校内涵发展项目,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每年投入专项经费600万元(后增至800万元)用于学校课程、课堂、德育、校园文化为重点的自主创新。截至目前,学校内涵发展项目在整个区域已实施两轮,我们严格按照“自主申报→第三方评审→立项→第三方阶段性评估与区教育局服务跟进→第三方结项评估→项目成果展示”的流程进行推进。

通过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的有序推进,学校品牌效应得到进一步强化,办学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如神龙小学通过内涵发展研究,不断优化“适性教育”,一跃成为享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区内品牌建设学校则通过项目研究,不断在厘清办学思想、创新课堂教学、彰显校园文化、增强办学特色上突破自身局限,取得长足进步。学校的变化与发展有效调动和激发了学校管理层及教师队伍共同努力、不断创新的内驱力,由“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区域教育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发展氛围,区域教育生态得以优化。

处方二:学区一体化建设,从“我发展”到“我们发展”

教育不是一个人的前行,而是众人拾柴火焰高。2014年,武汉开发区(汉南区)试点学区制改革,经过三年实践后,我们加大了学区制建设步伐。按照“统一规划、区域兼顾、优势互补、整体提高”的原则,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设置12个学区,实现义务教育学区建设全覆盖。我们将每个学区分别设一个牵头校和若干成员校,逐步实现“中层干部交流、教师联合培训、硬件资源融合、研训相互结合、典型示范带动、资源共同分享、成果推广交流”的格局,使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学区内的每一所学校。

在不断磨合中,12个学区已然成为12个发展共同体,部分学区同步探索学区联合体发展模式。如实验小学作为一所新建校,向纱帽山小学借鉴雅行教育,在校内夯实书法和诵读,培养学生文化底蕴。而实小的创新理念、特色课程也为纱小开拓了视野,共策、共享、共研,促进各校提升一校一品。从“我发展”到“我们发展”,这不仅仅是发展视野的变化,更是教育发展观的进步。通过学区一体化建设,使学校发展与学区发展融为一体,有效拓展了学校个体发展的支持系统,实化了区域教育生态发展的现实路径。

处方三:专递课堂建设,从“我拥有”到“我们拥有”

为了弥补学校内涵发展项目和学区一体化建设的局限性,2017年,我们以全国教育信息技术重点课题“教育均衡视域下专递课堂应用实践策略研究”为依托,在全区试行专递课堂建设。针对微小学校学科教师集体备课难、学科交流难的实际,区内每一学区借助互联网直播平台,率先启动了学区同步教研。在突破教研时间与空间的同时,也为学区内同一学科教师的交流提供了有效途径。

除同步教研外,为解决学区内微小学校师资不均衡的问题,部分学区开启了同步课堂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同步课堂,在学区内共享优秀师资与课堂案例,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与共融。专递课堂建设让学校层面的“我拥有”与学区层面的“我们拥有”实现了无缝对接,打通了区域教育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让区域教育朝着生态发展的目标不断迈进。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决策与适时服务同样重要。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局亮出的三味教育治理处方,对症学校发展的动力系统、学区发展的支持系统和一体化发展的补偿系统,分别促进区域教育的内生发展、协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整个区域而言,优化教育生态环境、拓展发展支持系统、打通资源互通屏障,为区域教育生态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教师报》2019年02月27日第14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