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创意作业不能止于创意

发布时间:2019-03-05 作者:齐 刚 来源:中国教师报

新学期开学前,总有一些学生和家长为了完成“创意作业”而忙碌、焦虑。有些学校布置的作业,不仅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也让家长伤透了脑筋。我不反对创意作业,因为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教育更有生机。但我反对那些“拍脑袋”决策的创意作业,雷人且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无疑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为什么创意作业会备受诟病,为什么创意作业会变味,为什么创意作业的良好初衷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深入分析会发现,一些创意作业的出现是不遵循教育规律的表现。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教育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换句话说,教育不能一味做追求时髦、吸引眼球的事情。润物无声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有定力和耐力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如果真的能够认识到这些,那么创意作业可能就会更接地气,更受学生欢迎。

创意作业问题的产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校和教师的思维不够融通,没有真正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许多创意作业并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反而强调统一性。作业形式要么画出来、要么拍出来、要么演出来,往往搞成了“逼鸭子学跑步,让兔子去游泳”。既然是创意作业,为何不充分开放,而要固守统一的形式,让学生和家长为难呢?

创意作业应该立足于学生实际,特别是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家庭是另一个学习的场所。假期让孩子观摩或亲手做一道美食,拍下来或录下来;在家庭团聚的时候让老人讲一讲过去的故事,谈一谈家风家训,写下来或画出来;在走亲访友的时候看看风土人情,讲出来或写下来;读一本好书,看一场电影,看一档纪录片,参与一场公益活动,这样的作业既有创意又不加重学生和家长的负担,更值得倡导。实际上,只要学校和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真正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生活,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不是僵化地强调事事留痕,才能产生真的创意作业。

总之,创意作业贵在创意,但不能止于创意,更不能毁于创意,不能为了创意而伤害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研室)

《中国教师报》2019年03月06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