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物语

夜雨剪春韭

发布时间:2019-03-12 作者:周世恩 来源:中国教师报

春天到了,美食也多了起来。张口一来,地里长的,水中游的,都是春天的美食。荠菜、香椿、榆钱、芦蒿、毛毡、地衣,饮过桃花流水的鳜鱼,从一场春雨里拱出来的竹笋、蘑菇……样样鲜嫩。咬一口,满口流汁,都是春天的味道。其实,还不能少了一样——春韭,这民间的、朴素的、大众的美食。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这是杜甫笔下的春韭。读读这样的句子,没尝到春韭的味道,就满口生香,春意盎然。刚下过一场春雨,一切都在湿润的浸泡之中,新韭疯长,鹅黄嫩绿,在微微料峭的寒风中,在夜色朦胧中,挤眉弄眼。不需吃,这春天的图景就够魅惑眼目,这色彩就鲜嫩得能填饱肚皮。剪二两新韭,佐食今年刚刚收获的新米,开胃、地道。当然,有朋自远方来,就算没有酒、没有鱼肉穿肠,也有春韭清香。

剪春韭,一个“剪”字,多有诗意!这是春风的“剪”、春雨的“剪”,剪开了包裹在大地上的寒冷、荒凉,剪开了封锁住生机勃勃的枷锁、禁锢。剪着剪着,春天从撕开的裂缝中钻了出来、冒了出来、溢了出来,无可阻挡,四方蔓延。春韭,就是春的剪刀剪出的第一枝“春”,是大地裂缝中冒出的第一片生机盎然。春韭鲜嫩,我猜千年之前的杜甫,断然不会拿一把金属剪刀去剪一把这春天里极具诱惑的美食。这无可考据,但却充满想象。

韭菜,并非杜甫一人独享,它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菜蔬。《诗经·豳风·七月》中,就能寻觅到它的身影:“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谁能想到,如今这流落民间的菜蔬,几千年前还登过大雅之堂,是祭祀时神仙才能享用的?到了西汉,韭菜便开始普及起来。黄门令史游作在《急就篇》中写到韭菜,“葵韭葱薤蓼苏姜,芜荑盐豉醯酢酱”,可见韭菜的“位高权重”。唐代,韭菜更是常见于平常百姓的园圃,自然也屡屡现于文人雅士的笔端。白居易就在路过河南邓州的路途中,见过韭菜、写过韭菜,“漠漠谁家园,秋韭花初白”。白居易有没有剪上一把韭菜来尝尝鲜已经无可考证,其实不尝也罢——这长出了一片白花的韭菜,好看是好看,但味道自然与春韭不可同日而语!

春韭一道鲜,过了时令和季节就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六朝时,周颙终年蔬食,文惠太子问:“其蔬食何味最胜?”周颙赞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韭菜最好吃的时候,自然是春初,此时的韭菜就像初春的风一样,就像初春的雨一样,就像春天的色彩一样,极有诱惑力,能唤起沉睡的食欲。

作为“开春第一菜”,韭菜的吃法多样,最常见的还是韭菜与鸡蛋同炒。韭菜翡绿,鸡蛋鹅黄,两者搭配,颜色鲜嫩,保留了韭菜的清香和鸡蛋的嫩滑,是一种简单而又清淡的吃法。这是南方通常的做法,而北方喜闻乐见的是将韭菜与面搭配,做成韭菜合子或者韭菜包子。梁实秋曾描述北平东兴楼的胶东韭菜篓:“像这样的韭菜篓端上一盘,你纵然已有饱意,也不能不取食一两个。”韭菜篓就是韭菜做的包子,只有春韭才能咬出鲜嫩、溢出春天,才有这样让人垂涎欲滴的滋味。

今年的第一茬春韭,我没有错过。自然,春韭并非是在微雨湿润的田垄,用镰刀“割”下的,用剪刀“剪”下的。它躺在超市的冰柜里,色彩翡绿,依旧新鲜。它一定来自于某一个田垄、某一处乡村,沾染过春风、春雨,有一些春的意蕴。但是,我瞧见它,总觉得它缺少一些生气。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起句就是“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道尽人生感慨,终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尽显人生凄凉。全诗中,倒只有“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之句,有生机勃勃的情态。

幸好,我还有春韭,杜甫也有春韭。即使只有一茬、一行、一枝,也足以慰告寒凉,闪耀春天。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培英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9年03月13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