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受应试教育以及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教学研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对教育的发展促进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从教研机构建设而言,省、市、县(区)级教学研究部门基本能按学段、学科或教学研究工作的职能设置相关科、室、组,但基层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教研组建设不容乐观;从教研制度建设而言,虽然一直不断在完善,但缺乏针对教学研究工作的专门制度;从教研经费而言,近年来教育经费虽大幅度增长,但大多数县级教研部门的经费缺乏政策保障和投入,更缺乏长效增长机制;从教研工作开展而言,专业引领不到位、学校管理虚化、实效性弱等问题突出。
如何解决这些严重影响教学研究的问题,让教学研究扎实有效,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绕不过去的坎。
提高教学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扎实的教学研究不仅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必然选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落实“科研兴教”战略,促进区域教育教学工作优质均衡发展;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研究不仅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还能有效促进专业化发展,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要求。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和攻坚阶段,只有依靠教学研究的科学分析、精心谋划,不断提高教学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破解难题,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高素质的教科研队伍是引领教学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纵深推进的中坚力量。要建立教研人员培养、培训、准入、退出机制,不断提高教研人员素质,压实教研责任,落实教研人员待遇,使教研人员真正成为区域学科教学教研工作的引领者;各级教研人员要自觉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深入学校、深入教室、坚持开展调查研究,做到能教、能研、能总结、能推广;建立科学、民主、平等的教研文化,教研人员不仅要做基层教研工作的指导者、策划者,更要做教研工作的参与者、组织者、协调者。
提升教学研究实效性。一是切实加强教研机构建设。要加强县区教研室建设。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逐步推进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与改革,实现培训、教研、电教、科研部门有机整合”的精神,在进一步提升管理、研究、指导职能的同时,主动与培训、电教、科研等部门紧密联系,强化服务教师发展的职能;加强教研组建设,根据区域、学校实际,科学设置教研组,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参与大学区教研活动,也可以开展网络教研,确保每一名教师都能参与学科教研组活动,每一门学科都能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二是精心组织教研活动。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实现教学实践的不断改进。因此,教学研究要从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起,既要针对具体又要面向全局;既要重视实践改进又要重视理论传播,让当前问题的解决为将来的教育教学打好基础。
三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不仅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更是教学研究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教研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结论的提出都可以放手给教师。同时,要将教学研究开展情况纳入奖励考核,让参与教学研究的教师有获得感;让教学研究与教师研修、教育科研有机结合,真正成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和自身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陇县教学研究室)
《中国教师报》2019年03月13日第1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