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记者手记

傅元根:坚持是一种信仰

发布时间:2019-03-26 来源:中国教师报

认识一个人久了,在某个节点不经意会回忆起初见的情景。眼睛盯着屏幕,键盘噼啪作响,脑海里浮现出2013年认识傅元根的场景。

当时,海南省琼中县教育局副局长、琼中县思源学校校长傅永东(现任琼中县教育局局长)借鉴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在琼中县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并承办《中国教师报》的“课改中国行”公益活动。活动结束,傅永东介绍说三亚市教育研究培训院教科研中心主任傅元根推行“226”课堂教学模式,他一直想去学习,便问我有没有兴趣一起去。课改是《中国教师报》多年致力推行的大事,基层教育局、教研室有此作为正求之不得。

傅元根很健谈,普通话讲得也好,声音洪亮,抑扬有节,兼其对“226”了然于胸,谈起来思如泉涌。你可以从言谈中感受到他做事的执著与雷厉风行。

时至今日,我越来越发现,傅元根的课改情结已根深蒂固,无论聊什么话题,不出5分钟他都可以转到“226”,他仿佛是一位父亲,看着“226”从襁褓中的婴儿长成翩翩少年。这些年,为了让实验校的校长、教师对“226”有更深刻的认知,他经常到各学校听课评课,给大家鼓劲。从理念到实操、从课堂师生变化到教育质量提升,面面俱到。他经常带领教师到全国各地课改做得好的区域、学校取经,开阔教师的视野。记得在一次会议上,沙龙环节结束后由参会代表提问,傅元根上台说,“课改离不开教研部门的参与,教研部门是课改的主力军,这个台上应该有教研员一把椅子”。他的话掷地有声,饱含教育深情与责任担当。顿时,会场内掌声四起。

傅元根思想开放,又善于修正补拙。记得课题进入实验的第二年,有教师提出流程“疆化”能否“减化”的问题,他慎思熟虑,及时调整。不要小看“两化”现象,这很令傅元根欣慰,因为从中可见教师积极践行“226”,用自己的智慧灵活变通,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2015年,对“226”课题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傅元根在一线摸爬滚打的经历告诉他,要想给学生扎实的知识、综合的能力,在改进学习方式的同时,学习内容也必须丰富。在进行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同时,课程建设也应在场。2018年底,我再次来到三亚,再次深入到实验校,这里呈现的不仅是生动的课堂,还有各具特色的课程。

这么多年,傅元根和课题组的教研员坚持每月至少到实验校听课调研两次,从了解进程到回应质疑再到化解疑惑,给学校领导和教师信心。我问他:“‘226’走到今天,7年与日渐进,生命力不减,成效有目共睹,当初您凭什么认为一个课题就可以改变三亚基础教育的现状?”傅元根稍加思考,随即说:“一是信念和坚持,二是热情和意志,重中之重是领导的支持。教育局局长吴萍、分管副局长方玉来等对‘226’都很重视,积极协调外省考察研修,在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这对课题组、实验校都是非常大的支持和鼓励。”

付出与回报是一对孪生兄弟,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成绩与荣誉接踵而至。2016年,“226”课题获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结题鉴定优秀等级。2018年,“226”课题成果获海南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傅元根个人也出版了《“226”的行动与创变》《让学习看得见》等著作,收获满满。

不管一件事情多小多容易,坚持下来都难能可贵。这种坚持是面对困难不迟疑,是勇于行动,是敢于挑战。傅元根非常欣赏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一段话:一次旅程,就像一条河流,在源头是由每一个小水滴开始的,无数的小水滴逐渐汇聚起来形成水流,并最终成为江河湖海。没有这些小水滴,河水将会干涸,海水将会枯竭。我们更像是这些小水滴:我们独自走过以及共同走过的路程将会影响其他人,改变未来……

“226”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也是三亚教育人不断汇聚的过程,他们正在形成一股力量。

《中国教师报》2019年03月27日第14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