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

发布时间:2019-04-08 作者:高振宇 来源:中国教师报

从当代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来看,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非常早。我们稍加留意就能发现,生活中儿童会提出各种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我从哪里来?我以后会死吗?儿童提出并探索哲学问题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并不是成人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的需要或提前透支儿童能力的一种非自然干预:它不是儿童偶尔为之的特殊行为,更不是只有少数出生于优越家庭的儿童才有的行为,而是大多数儿童在一个相对健全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氛围之中的自然表现。

开展儿童哲学教育的目标可分为三大方面:一是促进儿童多项能力的发展,如批判思考力、创造思考力、关怀思考力、团队协作力、交往沟通力。二是增进儿童对众多概念和问题的进阶式理解,这里的理解并不是要寻求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要形成并发展儿童的多元思想。三是培育特定的情感、心理与态度,包括探究欲、同理心、尊重等。

儿童哲学的教育活动需要一定的刺激物来启动,比如绘本、游戏、戏剧表演、竞赛及现场活动。儿童哲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团体探究,这种探究在程序上一般包括“启动——刺激物呈现——提问——讨论——总结”5个基本环节。

启动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对主题的关注和思考,既可以播放视频、呈现文本,也可以开展相应的活动或游戏;刺激物的呈现通常是以阅读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导入;提问环节至关重要,团体探究的早期,教师需要训练儿童的提问能力,并以自己的提问作为示范,而在这种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师应将提问的主导权尽早交还给儿童,使他们关注的问题成为整个对话的中心;讨论环节是对教师的最大挑战,因为儿童哲学的讨论并不预设答案,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儿童生成自己的观点并构建更加合理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要借助各种思维工具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在启发儿童进行理智探索的同时,要兼顾他们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最后的总结环节一般分为三部分,即总括、指问和展望,总括是指总结本节课所讨论的问题以及所取得的共识,指问则是指出仍然存在的分歧或不同意见,展望是表明未来可以继续探索的方向,并提示可以开展的延伸活动。

(摘自《上海教育》)

《中国教师报》2019年04月10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