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育家影像

熊庆来:教育学术为民族的命脉

发布时间:2019-09-17 作者:杨 阳 来源:中国教师报

1937年6月的一个下午,云南旅平学会聚会。有人发表意见说:“常言说‘秀才落寞,下乡教学’。熊先生正春风得意,何以要下乡教学啊?”让这人表达惋惜之意的熊先生,就是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系主任兼理学院代理院长熊庆来。这位因“熊氏无穷级”而享誉国际的数学家,此时已辞去清华优厚的待遇,回到老家,出任云南大学校长。

那时社会动荡,办学条件非常艰苦。然而,熊庆来不畏辛劳,以“要把云大办成小清华”为目标,将云南大学从一个规模小、条件差的边疆学校,办成了一所文、法、理、工、医、农等门类俱全的知名大学。1946年,云南大学被《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列入中国15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可以说,熊庆来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熊庆来以早年积淀的传统文化底蕴,结合留学习得的逻辑思维和养成的科学精神,形成了自身的办学之道。他的教育风格亦如他的个性那般开阔平稳、宽阔端厚,能让人感受到他对教育事业的由衷热爱,正如他的自述所说:“生平最大的乐趣是培养年轻人!”

为了培养年轻人,熊庆来每日清晨不到7点就出现在了校园里。他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锻炼情况,甚至是个人的修养情况等细节问题。而他之所以如此用心,不仅是因为职责所系,更是因为在他看来,培养人就是存文化、保国家的重要方式,他视“教育学术为民族的命脉”,并坚称政府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要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注重培养年轻人,要把教育发展放在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当然,教育也能反过来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从而实现个人、学校、社会与国家的良性互动。这就是熊庆来辩证统一的育人思想或者说教育思想。

为了培养好年轻人,为了创办好云南大学,熊庆来特别重视师资的遴选。他说:“学校成绩之良窳,过半由教授负责。”因此,在担任校长之初,熊庆来便把“慎选师资”作为首要方略。他抓住战区大学迁入云南的机会,毫不犹豫地用很大一部分经费来聘请优秀师资,使顾颉刚、陈省身、华罗庚、白寿彝等一大批知名学者任教云大。在选用教授时,熊庆来主张兼收并蓄、中西结合、德才兼备、唯才是举。对确有突出才华的青年专家,熊庆来通过破格提高其学衔、职称并委以重用的策略,用事业、情感来留住人才。所以,熊庆来被称赞“有蔡元培兼收并容的风度”。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熊庆来对教师队伍管理的宽松。为了更好地造就年轻人,熊庆来聘任教师时很注意真才实学和教学能力,并对教师的专业考核极其认真,对职称评定的标准抓得也严,而且从不徇私情。

抗战胜利后,聘到云大的许多教授要复员返乡。熊庆来再次抓住机会提高外省学者待遇,通过多条措施和不同途径,争取优秀教师来执教,并着力培养本校青年教师。因此,直至1949年,云大仍有140多位教授,为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的高等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于是,许多人都认为熊庆来治下的云南大学,既以清华为蓝本,又从云南实际出发,全面反映了熊庆来的用人观。

刚入校的几年里,熊庆来差不多到了事必躬亲的地步。但是,他很快在云大建立起高效率的办事机制。学校只有1个校长,没有副校长;职员不多,行政机构也不多。各院设院长1人,各系设系主任1人,各院、系都没有专职职员。熊庆来给予各学院院长和系主任充分的自主权,尊重他们的决定。只要拿得出成绩,把学院办得好,他就放手让人干。在他亲身表率下,整个学校的工作效率都很高。全校这么多院、系的几百门课,在当时数量极为有限的教室中被安排得非常有序,从未出现教室冲突、课程冲突的情况。

熊庆来在清华时,深受校长梅贻琦“通才”教育观的影响,但他在法国留学多年,又受法国教育注重专门学科领域的广泛训练的影响。因此,熊庆来强调云大要培养的学生是基础广泛厚实的某一学科领域的专门人才。为了使云大毕业生“其造就不在一般国立大学生之下”,熊庆来厘定学则,严格执行;整顿学风,整饬校纪;严格考试制度,严惩作弊行为,实行淘汰制。他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规定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三分之二,期末考试成绩仅占总成绩的三分之一。他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

也许,熊庆来的这些措施在和平年代很容易实现,但在云大几次被日机轰炸,图书馆、医学院实验室和科学馆均遭受巨大损失的日子里,后人很难想象,熊庆来是如何毫不灰心,及时修补,克服困难,锲而不舍地努力着。究其缘由,除去他“为桑梓服务”的献身热忱之外,支撑他的还有坚定的信念,即学术建设对于抗战和成立新中国具有重要作用。在他的感召下,学校学子们也继续“延续我国学术生命,以树立我民族复兴之基础”。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敬德书院)

熊庆来(1893-1969),字迪之,云南大学校长,中国现代数学先驱,著作有《无穷极之函数问题》《高等数学分析》等。

《中国教师报》2019年09月18日第13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