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观课笔记

哲学视角下的绘本阅读课

发布时间:2020-01-17 作者:林忠玲 来源:中国教师报

儿童绘本阅读成为当下许多家庭和幼儿园投入精力最多的活动。那么,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绘本?儿童绘本应该怎么读?以什么样的视角读绘本才是最有营养的?也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以前,我总以为带着孩子读绘本无非就是三重境界:一是由成人将绘本故事原原本本读一遍;二是由成人绘声绘色并带着自己的理解讲一遍;三是由成人带着孩子将绘本故事演一遍。最近,我有幸观摩了福建省泉州市丰泽一幼的一节儿童绘本阅读指导课,颠覆了我对儿童绘本阅读的全部认知,原来儿童绘本竟可以这样读!

园长苏毅敏表示,幼儿园所做的是儿童哲学视角下的图画书阅读实践。说实话,以前我对儿童哲学知之甚少。然而,丰泽一幼用事实告诉我:以哲学的视角走进绘本,儿童才能真正在智慧中成长。

为我们上展示课的是一位年轻的周老师,她和一群大班的孩子共读的绘本是《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是一个关于诚实主题的故事。

上课伊始,周老师并没有让孩子们正襟危坐,而是让他们自由走上前台,观察一下放在那里的国王画像,然后让孩子们把看到的用语言或表情动作表现出来。于是,孩子们一下子就被激活了,有的模仿国王的表情,有的向伙伴言说自己的所见,教室里显得特别热闹。

按照惯常的思维,接下来就应该由教师带着孩子们看图听故事了,这个环节教师往往成为绝对的主角。可是在周老师的课上,我欣喜地发现儿童成了主角,教师只是把一幅幅表现故事情节的画面推送到孩子们面前,让他们自己读图,揣摩图意。其实,孩子们才是读图的高手,他们在图中所捕捉到的大意、细节丝毫不比成人逊色。从周老师追随儿童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感受到“放手”也是教育之爱。

孩子们在读图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着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对于一些琐碎的问题,教师不干预、不打扰,让他们在与同伴的对话中消化处理。当他们读到国王让手捧空花盆的宋金成为继承人时,有的孩子提出疑问:这样做公平吗?周老师敏感地抓住了这个核心问题,组织他们辩论。于是,这群孩子围绕“公平”“不公平”自然而然分成正反两方,开始了唇枪舌剑。

从周老师对“公平”“不公平”问题的捕捉上,我们可以发现好问题的几个标准:一是问题最好来自孩子,而不是教师;二是问题的提出能够贯穿整个文本;三是问题具有思辨性,答案并不唯一;四是问题并没有清晰、标准的答案,需要孩子在与文本、同伴的深度对话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当孩子们的课堂争辩莫衷一是时,周老师让所有孩子静下心来,各自拿起一本绘本读起来。也许有些孩子提前浏览过这个故事,但初始时的阅读与此时的阅读已经完全不在一个思维层次上了。了解了故事情节,这是“读到什么”的思维层次,而寻找“公平”与否的答案,这是“懂了什么”或是“想到什么”的思维层次。绘本阅读就该如此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深度阅读,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

自由阅读五六分钟后,周老师让孩子们重新选择自己的观点。我们发现,有些孩子改变了主意,倾向于“公平”的孩子变多了。

如果绘本阅读仅仅停留在把故事读懂、读通、读透还远远不够,读故事的最高境界是能用故事中的养分解决现实问题。于是,周老师设计了与“诚实”相关的游戏环节:在你身上发生过与诚实有关的事情吗?你可以大声说出来,也可以保持沉默,课后用绘画的方式画出来,通过类似于击鼓传花的方式选择讲述者。在课堂现场,我们看到孩子们对这个游戏参与的热情非常高。这个学习环节的设计,也加深了我们对于课程游戏化的理解。游戏并非只是娱乐,只有与学习的内容高度融合才会有意义。

透过周老师的这节绘本阅读课,我们在儿童哲学教育实践方面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儿童哲学课程的使命是尊崇天性、解放儿童。儿童就是天生的哲学家,儿童哲学教育实践首先从尊重儿童、相信儿童开始。教师看不到儿童的存在,只是沉浸在师者的世界里预设,追求成人化的完美,就不会有真正的儿童哲学存在。

第二,儿童具有无尽的追问精神,儿童哲学教育实践的重点在于保护儿童的追问意识。教师要避免千方百计试图要“教”儿童点什么的强迫状态,即使需要教,也不能仅仅是从外向内的传递,从内向外的发展是儿童整个成长过程的任务。

第三,绘本是儿童哲学教育实践的最生动载体。一个个富含哲学道理的绘本故事,为儿童提供了追问的素材,让孩子能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其中所蕴藏的哲学道理,能够降低哲学概念的解释难度。儿童哲学不是成人讲出来的,而是在陪伴阅读中生成的。

第四,儿童哲学视角的绘本教学需要解决好四个关键点:选择合适的绘本,营造轻松的氛围,鼓励儿童追问,引导儿童思考。

第五,儿童哲学教育的主题需要进行系统化建构,以帮助儿童处理好与自我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曾说,“儿童是成人之父”。中国古代圣贤也强调“复归于婴儿”“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些观点都在提醒我们:儿童是轮回的起点,是目的,是永恒轮回的支点。教育只有回到儿童立场,才能保有人性的温度。

(作者系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副局长)

《中国教师报》2020年01月15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