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创意班队会

战“疫”中的英雄

发布时间:2020-03-23 作者:郑艳红 来源:中国教师报

面对突发的疫情,人们展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其中蕴含的“生命意识教育、生命质量教育与生命价值教育”内涵,值得教育人挖掘和探寻。能否透过疫情中涌现的英雄,发掘学生内心的力量?为此,我组织了《战“疫”中的英雄》网络班会,从身边的英雄入手,联系学生的自身经历,引发学生探寻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

课前,我将学生分成4人小组,设计战“疫”英雄人物介绍,内容要包括人物的事迹和展现的精神品质。课中,4个小组提到了耄耋之年的钟南山:他勇挑重担,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给病人带来希望,他还积极向民众普及科学防疫知识,是时代的英雄。有两个小组提名“吹哨人”李文亮:他凭借医生的专业直觉和职业敏感,最早向身边人发出预警,体现了医务人员的担当。有的小组提到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不顾个人安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与命运叫板,与时间赛跑。有的小组认为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他们夜以继日、默默奉献,在最短时间内建成医院……

小组发言结束后,我提议提炼体现英雄人物生命价值的关键词。一瞬间,英勇无畏、爱国奉献、舍己为人、大公无私、坚韧不拔、不惧生死等词语刷屏。

这时,电脑屏幕突然跳出一行字:哪里有什么英雄啊。这句话背后有着怎样的认识我不得而知,但20余年的班主任经历告诉我,道德认知的冲突点就是学生的成长点。我顺势让学生深入剖析:“老师想听听你的想法。”打出那行字的王丽轻声回答:“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国家需要你奔赴武汉,你害怕吗……我是害怕的。我问自己,你会是那个英雄吗?实际上,我回答不出来。”

隔着电脑屏幕,我仿佛看到了学生从热情高涨到不知所措的窘态。此时,如果我评价学生的观点或表达自己的看法,可能会失去让学生成长的契机。

“你们怎么看?”我问学生。

志强说:“国家需要我,我会义无反顾地前行。”

小蕊反驳道:“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到抉择的那一刻,别忘了,你可能是一个儿子或爸爸,有没有考虑过亲人的感受?”

艾生说:“国家需要,我当然要有所行动。亲人会担心,但也一定会支持。”

讨论进入白热化,而哲明的一句话让讨论重归平静:“存在即是合理,每一种选择都应该被尊重……”

道德认知的冲突,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考问心灵。是时候让学生透过自省来确定对英雄的定义了。我抛出问题:“英雄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我给学生8分钟进行小组讨论。

8分钟后,学生重回直播间。分享中,有的小组提到,钟南山说“这世上,哪有什么英雄”,我们认为英雄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由普通人铸就的,比如武汉那位登上《纽约时报》的外卖小哥。有的小组认为,没有谁天生就是英雄,许多人本着“特殊时期,我不上谁上”的质朴之心,以生命赴使命,秉初心显担当。

对于这一点,昭敏深有体会,她说:“在这场战疫中,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参与者和贡献者。”我引导学生思考:“宅家学习期间,我们应该如何体现‘英雄’本色?”学生纷纷发言,提到了卫生防疫、自主学习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最终,经过全班大讨论和小组研讨,学生达成共识:人的生命是否有价值,在于拥有怎样的价值观和行为演绎。

班会接近尾声,我让学生再次在聊天区打出生命价值的关键词,关爱他人、乐意奉献、勇于担当、坚守信念、不忘初心……温暖而平实的词语出现了。两次提取关键词,体现了学生对“英雄”内涵不同层面的理解。一开始,学生把英雄放在历史的神坛上,随着道德认知冲突的产生和深入探讨,学生发现英雄不在远方在身边,而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发掘蕴藏在心灵深处的精神和信念。

通过这次班会我体会到,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时,还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作者单位系上海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03月25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