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张静的遭遇令人痛惜,其班主任的言行令人深思。“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学校制度、班级班规的制定和执行,其旨要都在于引导孩子学会向善、向美、向真,只是让他们的举止言行有个“参照物”,有“规”可循,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已。制度、规则不应是我们约束、惩罚孩子的工具,而应是师生之间、孩子之间的一份美好的约定。
怎样的约定孩子才能够接受并执行?那就让孩子自己商量、讨论、拟定,班主任只需要当好把关人。而我们“把关”的原则和出发点是“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用的素养”。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学校所学”可以理解为在学校所习得的学科知识,“剩下的东西”可以理解为学科知识之外的东西,比如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卫生习惯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这才是孩子离开教室后能够派得上用场的技能和素养。
开学初,我和孩子一起制定的班规简洁明了,方便孩子对比自己的行为:校园里,见到老师问声好;课堂上,举手发言大声说;教室里,弯腰捡起小垃圾;写作业,一笔一画不马虎;离座位,顺手推位到桌下,等等。学习一段时间后,琐碎的事情多了,出现了新的问题,我们及时将其补充到班规中,使班规日渐完善。班规只是一份美好的约定,期待孩子在这份约定中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当阳市东门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06月10日第10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