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师不足,兼职多专职少,教师间学习交流机会少;科学教师缺乏系统的学科知识背景,知识结构单一、综合性不强。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关键在教师。
但目前全国各师范院校没有设置专门培养科学教师的专业,而小学科学教师要拥有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才能不断适应教育发展新常态。科学教师的不专职、不专业、不稳定成为制约教育优质发展的难题。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汽开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如何将国家、省、市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落地,借助优秀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丰富小学科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汽开区教育人一直在探索。为了促进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汽开区成立了含有幼小初高各学段的4个“教育联盟区”,打破幼小初高的衔接壁垒,实现各学段的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我们由“教育联盟区”牵头,一区设一个“科学工作站”,站长由联盟区长担任,成员由理、化、地、生学科骨干教师和全体小学科学教师组成。借助团队的力量,弥补科学教师培养的“先天不足”。
为建好“科学工作站”,汽开区出台《科学工作站建设管理指导意见》,采取区域教研部门指导、大学区管理、学校推进的三级联动模式,撬动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区域利用统筹服务的杠杆,完成对“科学工作站”的“输血”改造。“科学工作站”重建了科学实验室,配齐、配足实验器材,并重视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实验的开设率,鼓励教师自制教具。
重构知识体系,提升科学教师专业素养。围绕“科学工作站”的培养目标,以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为突破口,把小学科学教材8册、32单元进行归纳与拆分。由中学教研员协同,借助初、高中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帮助小学科学教师完成知识体系的架构。“科学工作站”对全体科学教师采取聘请导师、全员覆盖的形式,开展为期2年的专业技能培训。同时,通过“蹲点教研”“跟踪服务”“预约服务”等教研形式,以点带面,帮助“半路出家”的科学教师提高专业素养。
加强示范引领,提升科学教师科研能力。对外引进高水平科研团队,借助高端智库打造本土科研型科学教师新格局。对内实施全员培训积分制,实现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新教师的梯队成长。我们尊重并满足科学教师的个体差异性,以科学工作站成员的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为横向目标,以教育科研发展为纵向目标,科学定位教师的成长方向和目标,指导教师自主确定个人成长规划并开展个性化学习,逐步形成个人的风格。
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科学工作站”实施协同备课、协同上课、协同评课、协同改进的协同教研一体化模式,着力解决课堂教学的操作问题。强化自我反思,通过录制常态录像课、开展自我对话、写反思笔记、写教育叙事,实现自我发展;开展经验交流,通过联盟开放活动、教研团队展示、建设联盟内教学资源库等,实现资源共享;搭建人才梯队,制订学科人才培养计划,培植骨干力量。在这一过程中,竞争与合作、冲突与顺应不断出现,使教师群体不断优化,最终实现科学教师群体的发展。
各学校还依据实际与特色,创建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使科学课程由单一课程向多种课程转变,使科学课程设置更开放、更包容、更具特色。此外,我们还建立了联动型发展保障机制,从政策、制度、资金和评价上深化推进,确保“科学工作站”有效运行,让科学教师成长不再孤独。
《中国教师报》2020年06月10日第1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