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家长的苦恼在于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常常有 “怎么说怎么管都没用”的尴尬,有的甚至一管教孩子就弄得全家“鸡飞狗跳”。
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与家长融洽关系,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
“逼迫”家长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将“欣赏”表达出来。
因为疫情,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更长了,矛盾也更多了。此时,班主任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就显得更为必要和紧迫。在此期间,我进行了电话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在“云”班会上提出表扬。受到表扬的学生会因父母的表扬而与父母增进感情,没受到表扬的学生则会见贤思齐。
在返校复课之际,我请家长给孩子写一段“颁奖词”,对孩子居家期间的进步和优良表现予以肯定。我将“颁奖词”打印到奖状上,在班会上颁发给每个学生,并以班级海报的形式在教室里张贴。
开展亲子活动,为家长创造陪伴孩子、走进孩子的机会。
有道是“非读书,不明理”,多读好书对塑造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亲子共读既能推动孩子多读书,又能创造亲子之间多交流的机会,也就增加了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机会。比如,每个家庭每周至少拿出半小时作为亲子共读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家长和孩子要放下一切事务专心读书。家长和孩子读的书目可相同也可不同,每次读完一本书要进行交流;利用班会时间举行“读书沙龙”,邀请不同的家庭进行读书分享。
营造“百善孝为先”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对班集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我努力营造“百善孝为先”的班级文化,以集体的力量感召、带动每一个学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孩子孝顺了、懂事了,亲子之间的矛盾往往也就减少了。
我还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承担一项家务和为父母做一道菜。学生做好菜,家长拍照片“晒”到班级群,班级群里的热乎气顿时就有了。学生你追我赶、互相学习,有的学生“晒”过一道菜之后看到别人做了馒头花卷,又抓紧时间推出新作品。劳动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也给父母创造了表扬孩子的机会。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班主任一方面要帮助家长促进亲子关系、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最终形成“父慈子孝”的和谐局面。
(本版作者单位均系北京市育英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0年09月30日第10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