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素养 推动数学与科技教育创新

全国青少年数学与科技教育讨论班启动

发布时间:2022-05-31 来源:中国教师报

本报讯(记者 康丽) 5月2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等共同发起的“全国青少年数学与科技教育讨论班”(简称“讨论班”)正式启动。

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光巨表示,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发展需要大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教育质量,提高青少年对数学与科技的兴趣,让青少年喜欢科技活动,愿意从事科技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认为,讨论班是非常有效的研讨形式,但更重要的是讨论班的内容和主题。

“长时间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没有走出以知识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是整个创新人才培养链中的一块凹地,如果能将这块凹地‘鼓’起来,相信中国的科技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将实现水涨船高的效果。” 郑永和说。

“我考大学的时候,除了数学每门课都很好,我觉得学数学的人都非常聪明。所以这次数学与科技讨论班的发起让我眼前一亮。”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原副校长、珠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长吴忠魁以自身成长故事为例,说明了参与发起讨论班的直接动因。在吴忠魁看来,数学与科技教育创新改革任重而道远,而一切教育创新都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上,并最终让学生受益。

在圆桌讨论环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国家督学刘坚,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魏锐,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魏红祥,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罗星凯,就全国青少年数学与科技教育讨论班启动的初衷、运行机制、活动形式等展开了讨论。

作为讨论班的主要发起人,刘坚用一个故事引出发起讨论班的初衷。27年前,刘坚在校园偶遇我国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严士健,说起自己面临的一个难题——如何把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用儿童可以理解且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儿童更加亲近数学?当时严士健以数学史上著名的布尔巴基学派为例建议组织一个讨论班。于是1995年,北京数学教育讨论班开班,每月一期,至今成功举办近200场,不仅有力推动了我国新世纪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而且成为国际学术界上一个地方数学教育研究的优秀实践案例。

罗星凯列举了一组数据,2015年PISA测试中我国参测学生“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仅为16.8%,远低于24.5%的参测国平均水平。魏红祥表示,我国的基础教育是全世界公认比较扎实的,但从科学研究、培养创新人才的角度而言,需要研究基础扎实与眼界开阔、眼界开阔与兴趣培养等之间的关系。

“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学与科技教育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这个讨论班能点燃火种、凝聚力量,建制化地推动我国数学与科技教育的发展。”魏锐同样表示。

讨论班该以何种形式开展?刘坚认为讨论班的形式应该是自由、开放的,同时要做好“有几个核心人物策划”“每期讨论班结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数学和科技教育中的重点、热点、难点形成聚焦的主题”等几个关键点。

未来,讨论班每月第三周的周六下午都将开展一次线下线上结合的活动,以沙龙、论坛等多种活动形式团结国内外从事数学与科技教育的大学学者、一线校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通过开展数学与科技教育交流研讨、分享创新实践成果等,立体化推进青少年数学与科技教育。

《中国教师报》2022年06月01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