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寻找中国好课堂·走进帝师故里”活动在山东滨州举行,专家建议——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应指向“三个基础”

发布时间:2025-05-27 作者:本报记者 黄 浩 来源:中国教师报

“教育教学改革并非一味在手段方法等技术层面创新,更应该注重教育教学规律的回归。”日前,在“寻找中国好课堂·走进帝师故里”活动中,山东省滨州明远未来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李升勇表示,结合教学实际,遵循教育规律,才是教育教学改革之道。

教育教学改革要遵循何种规律?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成尚荣看来,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提出的“基础观”为我们提出了有价值的参考。

顾明远表示,基础教育要在三个方面打好基础:一是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打好基础,二是为孩子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三是为孩子进入社会打好基础。“当前,由于学习压力较大、体育锻炼缺乏等原因,学生身心健康问题比较突出,要正视这个问题,真正把身心健康纳入基础教育的‘基础观’。”成尚荣说。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原党委书记、所长张国华同样指出,当下孩子之所以缺少生活的动力与激情,越学越迷茫,甚至发生了许多令人痛心的悲剧,根源就在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几乎占据了学生的全部。“众多孩子没有机会体验和感悟生活,发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点燃属于自己的那份激情,这是当代教育之痛。”张国华表示。

遵循教育规律,还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顾明远表示,教师要把学习的选择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李升勇看来,追随顾明远教育思想的脚步,学校应该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为此他在学校推行13项教学改革,由教师“教会学生”转向学生“会学想学”。比如在教学方式的变革上,该校推动由“讲解为主”到“自学为主”;在推动学生合作学习上,教会学生由“问题讨论”到“学会合作”,构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学会自学、学会合作,这些都是他们走向终身学习的必要素养。”李升勇说。

张国华则以山东省潍坊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成效为例表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减负增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做起”。

与此同时,成尚荣也提醒道,“教师也应是终身学习者——陶行知曾经说过,教师是永远不毕业的学生。这要求教师确立正确的学习观,能够虚心向学生学习”。

基础教育还要为学生进入社会打好基础。“不管你上大学也好,进职业学校也好,将来总是要走向社会的。走向社会就要对社会有正义心、有诚信,能够与同伴共处,能够和同伴沟通。”顾明远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关系,师师关系既是育人软环境也是发展硬实力,生生关系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李升勇说,滨州明远未来学校正在进行这样的实践——学校不仅关注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同样关心师师关系、生生关系。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让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丰富的生活链接和情感链接。

“顾明远提出的‘三个基础’具有全面性、根基性和生长性,在明远未来学校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核心,那就是提高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这也是寻找中国好课堂的理论基础。”成尚荣表示。

中国好课堂在哪里?“就在顾明远先生所说的‘明远四句’和‘三个基础’里,追寻教育规律做教育,这是一名教师、一所学校、一个区域走向卓越的必经之路。”明远未来教育研究院院长张新洲说。

《中国教师报》2025年05月28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