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大思政

瓷韵国防情

发布时间:2025-07-08 作者:陈忠富 来源:中国教师报

在瓷都德化,有一所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学校——福建省德化县盖德中心小学。多年来,学校将国防教育作为思想政治与品德教育的核心,秉持“国防教育立校育人”的办学理念,确立“爱党、爱国、爱军,立德、立志、立行”的育人目标,以“陶瓷+刻纸+国防”为特色发展方向,携手德化县人民武装部、陈建评大师工作室,开启了国防教育的创新探索之旅。 

课程里的“瓷与国”

德化陶瓷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承载着千年匠心与文明印记。学校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精心打造“陶瓷文化”“小学生国防教育常识”等特色课程。此外,教师还将陶瓷文化与国防教育巧妙融入学科教学。在语文课上,教师通过解读描写瓷器的古诗词,让学生感受陶瓷文化的韵味;从古代瓷器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延伸探讨其与国防、经济发展的关联。在数学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计算陶瓷制作过程中的用料比例,或是估算陶瓷成品的尺寸与体积,让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陶瓷工艺紧密结合。 

学校联合陈建评大师工作室、民间陶瓷手工艺人李智鹍开设陶瓷刻纸、陶瓷手工等特色课程,成为学生最期待的时刻。陶瓷手工课教室里,学生围坐在一起,手中拿着陶泥,在教师指导下努力尝试拉坯:有人额头沁出细汗,仍专注地雕琢手中逐渐成形的泥坯;有人成功做出简单造型,兴奋地向小伙伴展示。在充满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讲述古代陶瓷在军事防御、通信等方面的应用,让国防意识如种子般在学生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校园里的“瓷与武”

当德化陶瓷遇上国防教育,传统文化便化作了铸魂育人的鲜活教材。学校与县人民武装部一起,为国防教育披上陶瓷艺术的“外衣”, 让红色基因在瓷土塑形中代代传承。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向国旗敬礼”的陶瓷雕塑,它庄重地立在那里,每天迎接着学生的到来。清晨,阳光洒在雕塑上,一群少先队员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雕塑前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他们的眼神坚定而炽热,爱国情怀在晨光中静静生长。 

学校的军模室更是一个特别的地方,里面陈列着《长津湖》《冲锋号》等蕴含国防元素的陶瓷雕塑。课余时间,学生常常来到这里,看着《长津湖》雕塑中志愿军战士坚毅的神情,聆听教师生动讲述那段冰天雪地中浴血奋战的历史。这些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就像一本本生动的历史书,让学生触摸到先烈不屈的脊梁,深刻领悟国防精神。 

活动中的“瓷与戎”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实践机会,学校开展了“大师进课堂”活动。当陶瓷大师走进教室,随手拿起一块陶泥,三两下就捏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学生的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纷纷围拢过来,目不转睛地观察大师的手法,学习陶瓷制作技巧。在与陶瓷工艺大师李志鹍共建的实践基地里,学生亲身体验陶瓷制作流程,从揉泥、拉坯到上釉、烧制,每一个步骤都充满挑战和乐趣。当学生成功制作出一个像样的杯子,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对陶瓷文化的理解与热爱也越来越深。

在“学瓷史・讲瓷史・爱瓷都”演讲比赛的舞台上,小选手以瓷为媒讲述家国故事。有人声情并茂地讲述德化陶瓷如何通过丝绸之路走向世界,为国家带来繁荣;有人结合英雄事迹讲述陶瓷背后的家国情怀……台下的学生听得聚精会神,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国防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强化。 

“向瓷而行・爱党爱国爱军”主题剪纸活动,更是把陶瓷、非遗剪纸与国防教育结合起来。活动现场,学生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彩色的纸张和刻刀。学生专注地雕琢着手中的图案,在剪纸中感受非遗文化魅力,也在“爱党爱国爱军”的主题创作中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从瓷韵到军魂,学校将传统文化与爱国精神化作学生指尖的技艺、心中的信仰,努力探索国防教育特色化、理想信念教育系列化、传统文化教育专题化、生态文明教育常态化、心理健康教育趣味化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德化县盖德中心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5年07月09日第8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