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主编手记

理直气壮打出“师范牌”

发布时间:2025-09-24 作者:本报记者 黄 浩 来源:中国教师报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主阵地,具有联结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天然使命,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但一段时期以来,师范教育却一直面临被“边缘化”的隐忧。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我国综合性大学凭借其学科齐全、资源丰厚的优势,往往在学术排名、科研经费和社会声望上占据高地。相比之下,以教师教育为主业的师范院校,常常在“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博弈中难以权衡:一方面,现行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对师范院校“学术水准”的要求与综合性大学几近一致,但问题是,师范教育相关的研究并不被学术界所看重,所以导致不少师范院校“另投他门”;另一方面,若过度追求综合化,显然会弱化师范院校立身之本的教师教育特色。多年以来,这种双重压力使得不少师范院校在发展中陷入身份焦虑,甚至一度出现“去师范化”的倾向,希望通过更名、增设非师范专业来提升竞争力,却在无形中稀释了自身的核心优势。

当前,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与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背景下,一大批高水平综合性院校纷纷开设教师教育相关专业,从事教师培养工作,对国家教育事业而言,这无疑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要之举。但客观而言,它对师范院校也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当更多综合性院校纷纷加入教师教育的队列,师范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在哪里?师范院校的主责主业会发生变化吗?今天亟须作出回答。

我们认为,再次认识师范院校的主责主业,坚守与传承百年师范的独特价值,捋清师范院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当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本报特别邀请各方专家,就“再论师范院校主责主业”这一话题进行深度阐释。

事实上,国家对师范院校的重视一以贯之。“十三五”期间,我国提出师范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脱帽,聚焦教师培养主业,改进教师培养机制、模式和课程,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近年来国家发布的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件中,多次提出“强化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并强调师范院校的主责主业是教师教育。

师范院校如何聚焦主责主业?在专家看来,深植于血脉的“师范基因”,这是任何综合性大学在短期内难以复制和超越的底蕴。师范院校并非要通过变得“像综合性大学”来证明自己,而应该理直气壮打出“师范牌”,要凭借无可替代的教师教育特色与质量,赢得属于自己的尊严和地位。

当然,师范院校还需要迎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这其中,学科建设自然是首要任务,本期汪明义教授与朱旭东教授等就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提出的建议,中肯而深刻。没有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就难以支撑教师教育学科在教育学中的地位。

未来,我们还将从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人口变化趋势下的教师教育转型以及地方师范院校的作为等视角,讨论新时代师范院校如何聚焦主责主业,探索在变革中坚守、在创新中传承的发展路径。

总之,回归主业、聚焦主业、做强主业,是师范院校在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中无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也是师范院校打造“不可替代性”的必然选择。

《中国教师报》2025年09月24日第1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