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故宫的文化魅力

发布时间:2019-04-12 作者:刘北大 来源:中国教育报

曾无数次想过,在剩下一百多天的备考期间,我再也不出门了。却终又被一条招呼游玩的水蛭,吸附在脚踝。

这一次,是去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有房屋共计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封建王朝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古代星象学说认为,天上有一座紫微星垣,是天帝的宫殿,由是人间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就命名为“紫禁城”。故宫大大小小的建筑,在冬季清晨的薄雾中缓缓闪现。我们向午门走去,虽冰冷慑人,但兴致勃勃。在这儿,寒气笼罩着远古流传下来的森严,天地以朱红色为主载,色彩纯洁到没有任何让人分心的事物,极适凝神观赏。故宫以广博的面积和庄重的态度,让人顿生敬畏。

远离城市的灯红酒绿,仿佛身处于百年前。深红色的宫墙,金黄色的琉璃,那一砖一瓦,都彰显着匠心独运;那一檐一色,都暗含着工匠精神。几百间宫殿,几千间大大小小的房屋,大气而又精致,内敛而又高贵。格局严谨,气势磅礴,弘扬着王权的威严。我叹于故宫的设计巧妙,惊于故宫的博大宏远。

余秋雨先生曾说过“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但那些承载着博大文化、记录着时代变迁的历史遗迹,并不会因岁月流逝而丧失其磅礴的大美,它们静默地守着一方水土文化,永不漫漶。故宫它似要广纳天地,包容万方。它的美,我找不到任何合适的语言来修饰,是纯粹的、孤傲的、神圣的,逼人匍匐在地。

我看到了英法联军在故宫身上留下的烙印,如刻入肌肤的纹理,触目惊心。文物搬不动、带不走,他们就刮下上面的纯金,而后,将遍体鳞伤的它们丢弃在故宫,扬长而去。文物经过了不知多少年的修复,如今看来,依旧是那么刺眼,那么戳心。我恨自己没有生在那个年代,没有能力去保护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文物古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幅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

文物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公众不是没有文化追求,而是需要更好的表达方式。前段时间,故宫推出了融合多种元素的物品,被设计成为小摆件、钥匙扣、耳坠、手镯等。故宫的文创既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展现了故宫文化的内涵。

在好评如潮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介绍了一位位默默无闻的故宫文物修复师。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依旧呼唤这种精益求精的品格。扎根其背后的“匠人精神”正是中华文化精髓所在,只有立足传统,内心方能深刻,方可在沉寂后爆发千钧之力。

各行的顶级工匠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技艺容不得欺骗,经历过百般打磨才能有所成就,这也是他们的自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只因那千百年前的匠心精神,才有了故宫源远流长的文物,供后代敬仰。

繁华尽处,是一泓源头之水。古老的文化是渗透在血液里的基因,即便远隔千山万水,横跨千载百世,也会让人魂牵梦绕。紫禁城——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经典之作,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结晶,以美妙绝伦的建筑与文物,傲然提示我渺小短暂的生命该如何珍惜。从此以后,我敬畏所有的文物古迹,对于无生命的万物,秉持谦逊的心灵,不敢有丝毫自大和僭越。

孤寂诱发反思,广博驱除琐碎。游览故宫是一次难以忘怀的经历,让人在仰望中,顿生敬仰伴以灵魂的簌簌震撼。那千年留存的威严,向后世低声倾诉着岁月的历史……

(作者系北京市大兴区兴华中学高三学生)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12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