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让语文教师爱上科研

发布时间:2019-10-21 作者:吴奇 来源:中国教育报

我们中小学教师,上好课,教好书,管好学生,为什么还要做科研呢?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或评职称吗?李海林在《语文教师如何做科研》一书中给出了清晰的回答:教师做科研,关乎我们的职业,关乎我们的生存状况,更关乎我们个人的幸福与人生意义。

对教师而言,备课、上课、作业、复习、考试,因为很熟、很了解,似乎没什么可研究的,这是实际情况。然而,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对象——学生,却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各方面都在变化,教师如何应对?如果不认真思考,凭着行得通、还有点儿效果、用起来也顺手的“老办法”“老套路”这样的“旧船票”,还能登上不断变化的“新客船”吗?

现代职业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专门化,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职业的“不可代替性”体现在是做人的工作,做学生的工作,做学生心灵的工作。从语文这个角度滋润学生心灵,提升他们的素养,改变他们的命运,这就是语文教师的职业使命。而这一切需要一个基础,就是科研:研究怎样教语文,怎样通过语文教学塑造学生的心灵等。在信息网络智能新时代,仅凭“有知识”就能当好教师吗?

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专业化发展”为主题,这个主题的内涵就是科研。教师专业意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综合发展离不开科研这个基础。作者说,教师的职责不是两项,而是三项,这就是教书、育人、科研。其中,教书是中心,育人是目标,科研是基础。

人生于世,总应该有一种人生境界。人的生存方式是多种的,做科研,可以使教师获得一种智慧的生存方式。我们用光和热照亮、温暖学生,也照亮我们自己!有了科研做底蕴,我们就会更从容地站在三尺讲台上,开口便神采飞扬、魅力四射。

如果科研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为自己做的,那么,做科研可以满足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需要,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和幸福,会给我们日渐平凡的生活增加些许趣味,使人生变得深刻而有意义,就像荒原中开放的小花,自美而美。

很多教师都被“科研”这两个字搞昏了头,有人“惧之千里”,有人疲于应付。作者告诉我们,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所谓教研,就是做工作之前想想学生需要什么,猜猜学生会怎么样;做完工作后再想想,学生是如我所想、如我所猜的那样吗?如果是,记下来;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想清楚了再试验一次。这一次想对了、猜对了,记下来,并且告诉别的教师。这就是科研,记录的文字就是论文。

在书中,作者为我们提供了选定研究论题的实用策略。既可以从热点问题、有争论的问题入手,围绕现实任务选择论题,通过揭示矛盾、从其他学科的理论中发现论题,又可以用新的研究方法寻找论题,通过发现错误、根据预测选定论题,还可以在理论环节寻找理论空白,梳理、提升和推陈出新,对已有的研究加以拓展。

在书中,作者为我们列举了十种语文教学科研的常用方法和十六个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常用方法是行动、叙事、案例、质性、调查、实验、文献、历史、系统、逻辑等研究。思维方法是概念化、分类、分层、铺陈、关联、辨析、追问、辩护、总结、引用、类比、层递、以退为进、表格、介绍、借事说理。

在书中,作者还为我们指出了科研的基本方式及写作规范等方面,梳理了教科研的整个流程。总之,这是一本翔实、全面、“管用”的语文教师科研指导手册。

余映潮老师说:“作为一名优秀的力求上进的语文教师,坚持研究是提升自己的真正坦途。”语文教师搞教研似乎有天然的优势,加上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并非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只要我们立志搞好它,坚持不懈地勤修历练,成为研究型、智慧型的语文教师定能梦想成真。

这本书,不只是语文教师读了受益,其他学科教师读了之后也会受益匪浅。

(作者单位:天津市天津中学)

《中国教育报》2019年10月21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