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吸引力才是真

发布时间:2019-10-31 作者:赵涵 来源:中国教育报

国内有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早,如东北大学1986年便开设了创造力开发课程,2007成立了学生创新中心。自2015年《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国内高校都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或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或建立专兼职教师队伍,或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设学生实践平台……

然而,目前很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还缺乏主动学习的内驱力。究其原因,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指向模糊;二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与实践的结合。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指向,学者们一再强调要培养大学生创业认知、创业情感、创业意志、创业能力等,可现实中很多高校都惯用某几个,甚至用唯一的创业成功案例来说明问题。这种表达方式极易形成一种偏狭的教育观,即以大学生创业成就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唯一目标指向。

另一方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够接地气,与实践相对脱节,也势必影响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时代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从提升核心素养的高度实现其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目前来看,高校通过组建专门实体机构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成为大势所趋。

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大学生是否有学习的主动性,直接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高低。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重点是要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文化体系,突出其实践性,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同时,还要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文化体系。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文化的形成不是孤立的,而是使各高校之间形成相互促进、交相辉映的磁场。而这个磁场最鲜明的标志是大学生能够明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指向:创业不是唯一的检验教育成果的标尺,创新创业教育指向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为自己的灵活、持续、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文化体系的建立,必须建立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导向体系形成的基础上,即必须以学科与实践自然结合,以课程内容实践化、教学方法实践化为前提。而在创新创业文化体系中,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融合,“三师型”教师不可或缺。“三师型”体现在个体教师身上,就是要求教师同时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讲课好、能咨询、强实践;从教师队伍整体机构看,就是指理论型、实践型、综合型的教师团队。如此,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才能得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国际接轨。

(作者系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学生)

《中国教育报》2019年10月31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