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观察目标中藏着教师基本功

发布时间:2020-04-19 作者:姚铮 何元元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教师的观察记录,连续三篇都把社会领域发展作为观察目标,比如观察幼儿的分工合作能力、同伴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等。接下来的几篇也是社会领域目标居多。于是索性做了统计,发现竟然有超过65%的观察以社会领域发展为目标。

虽然观察目标都是社会领域的,但教师观察的活动却差别很大,有阅读、搭建、科学实验、数学学习、美工活动、户外游戏、玩沙玩水等。

以三个记录文本为例,赵老师记录了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搭建木梯组合的情况,目标确定为“观察幼儿合作搭建情况”。王老师观察的是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观察目标是“规则意识”。李老师观察美工活动——设计风筝,目标同样是“分工合作”。

看过教师的观察目标与观察记录,我不禁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幼儿的活动内容如此丰富,其中蕴含的各领域典型故事也很多,为什么教师就看不到呢?

关注幼儿社会领域发展,把社会领域发展情况作为观察目标,也无可厚非,它本身就是五大领域的一部分。但问题在于,许多活动虽然都包含着社会领域的发展,但其实是各有侧重的。比如阅读活动,侧重的就是幼儿语言发展;体育活动,就是体育与健康领域。相应地,观察目标的确定,当然也应当有所侧重,这样才能凸显出不同活动类型的独特意义与价值。

一旦教师把阅读、体育、科学探索等活动的观察目标,都定为“社会领域”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相当于没有观察目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学习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同伴合作完成的。只要幼儿一起活动,就会出现合作,就会出现交往,就会出现互助,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教师仅把这么明显的内容当作观察活动的重心,那么难免会忽略其他更深层次的内容。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就缺少适宜性,幼儿的综合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观察目标同质化反映出教师能力不足

为寻找问题的根源,我和多名教师分别进行交流。教师的回答让我有些吃惊。

有教师回答,观察记录撰写培训时讲了,可以先从《指南》中找一个目标,然后进行观察;也可以先观察,再根据幼儿行为表现,对应《指南》找目标。这样做下来,就发现,很多时候,社会领域目标和幼儿行为比较容易对上,于是观察目标就确定下来了。

惊讶的同时,我意识到,教师行为背后的原因实际上是复杂的。首先是专业能力不足。因为能力有限,教师对幼儿及其学习特点了解不足,所以自然对幼儿的学习行为不够敏感,很难捕捉到幼儿有价值的行为。

其次是思维上的懒惰。合作、交往这些内容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因此也最容易被发现。而幼儿思考、探索、发现、理解并内化等学习过程,相对来说有些抽象,不容易捕捉。研究这些内容,需要教师持续关注、反思,因此要付出很多努力,这对教师来说,有些难度。

再其次是没有掌握观察方法。比如“从《指南》中寻找目标来观察”,这或许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不算绝对错误。但“观察行为后再对照《指南》找目标”,很显然是荒唐的。可见,有些教师学来的观察方法本身就是错的,又怎么可能做好观察呢?

观察幼儿是教师的基本功,观察目标又是影响观察效果的重要因素。那么,针对教师观察能力薄弱的情况,该怎么做呢?

    分析活动类型

我们已经讨论过,观察目标要跟活动的类型大体契合。那么,要想确定恰当的观察目标,教师首先要分析活动类型。比如,美工活动设计风筝,教师内心就要大致有数,这是艺术领域。观察目标就应该贴近艺术领域的核心发展目标。

再进一步,在幼儿学习制作风筝之前,教师要自己先制作一遍,从而明确在这个活动中,对幼儿有难度的点是什么。这些点,最需要被作为观察目标,因为它是幼儿需要重点发展的地方,与最近发展区直接相关。

教师在操作时,就会发现,制作风筝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两边对称,这样风筝飞起来才会平稳,而且也会有美感。那么,“观察幼儿能否对称地设计风筝”就应当是最适宜的目标。确定这个目标后,教师让幼儿开始操作。果然发现,有些幼儿能关注到对称,有些则关注不到。针对此,教师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了。

    在活动现场训练

不能准确确定观察目标,其实背后揭示了教师根本没有观察到实质性内容。所以,观察目标与观察内容紧密相关。要想让教师学会确定观察目标,就必须让教师能观察到东西。这需要教师不断在活动现场训练。

比如,可以让教师先不确定观察活动的目标,就单纯观察活动,做观察记录。然后看看教师究竟观察到了什么,有没有观察到点子上。或者把幼儿的活动录成视频,在教研时间,让教师反复看,反复思考。这样经过持续练习,教师就会发现,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越来越多了。观察到的内容多了,教师的眼睛就“变毒”了,这样确定起目标就容易多了。

刚入职的小蔡老师,连续几次观察记录都写的是班级顽皮幼儿的“捣蛋”行为,观察实录中先入为主的成分也不少。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观察训练,她终于发现了幼儿活动中蕴含的学习因素。比如多多小朋友一周有三次选择科学区,每当他戴上写着“科学家”的小黄帽,穿上“白大褂”时,立即变了一个人似的专注认真起来。乐东小朋友在阅读时,总是能说出特别形象的词语来,比如“发威”“懒虫”……从只看到幼儿外显的调皮行为到观察到他们具体的学习行为,说明蔡老师的观察能力已渐入佳境。

    持续学习专业观察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教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很一大部分都缘于相关的理论知识不足。正因为理论知识不足,教师的行为就缺少依据与基础,往往就会出现不知如何下手的情况。

观察也是如此,教师要会观察,学会确定观察目标,就得进行观察的专业学习。

比如,我们给教师推荐了《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一书,园长领读,并挑选以往的观察记录提供给教师。引导教师结合观察内容,重新审视观察目标、分析评价的适切性、支持策略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阅读书籍后,我们还组织教师深入幼儿活动现场,进行观察实操演练。

通过理论学习和观察实践,教师终于慢慢掌握了叙事、表格、图解、取样等观察方法,而且学会了根据不同类型活动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

总之,观察目的的确定是观察效果与品质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所有教学支持活动的基础与依据。教师学会确定恰当的观察目标,也就标志着教师专业水平有了实质性的提升。而这个过程,需要管理者、教研者提供支持,但最根本的,还是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磨炼。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市级机关幼儿园;江苏省泰兴市振宇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20年04月19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