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说】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精神阐释】
抗疫精神的内涵
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生命至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作出这一决策,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需要果敢的历史担当。护佑人的健康、拯救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这就是生命至上的伟大精神。
举国同心。面对汹涌疫情,白衣逆行驰援湖北,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人民军队闻令而动,火速开赴重点防疫地区。全国近400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严防死守,亿万人民积极配合,织牢织密社区防控网。14亿多中国人民及广大侨胞凝神聚力,形成共抗疫情的滚滚洪流。
舍生忘死。在这场疫情中,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他们中有的同志甚至以身殉职,以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用生命挽救生命。
尊重科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命运与共。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全球性危机,中国第一时间主动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并与多国专家联合开展疫情防治技术攻关,向多国提供抗疫援助,充分诠释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教育奉献】
教育战线抗疫斗争勇担当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有着2.8亿多名学生和1700多万名教师的教育系统,堪称整场疫情防控战争中最重要的局部战场之一。教育部一次又一次紧锣密鼓地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战疫相关工作;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纷纷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力量开展防控,把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具体人,做好行政区域内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面前,全国教育工作者深入落实“严防扩散、严防暴发,确保校园一方净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奋力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医学类院校及高校附属医院的教师和医务工作者由党员带头,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动请缨,临危受命,勇赴抗疫第一线。截至2020年2月10日,123所高校287家附属医院派出7924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及湖北省。“抗击疫情,医生就是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冲上去?”广州医科大学钟南山教授不顾年事已高,挤上高铁餐车,星夜兼程,赶赴武汉。“这回我把胆留在了武汉,真的与武汉市民肝胆相照了”,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教授在抗疫一线连续多日超负荷工作,导致胆囊炎发作,在武汉接受了胆囊摘除手术,术后不下火线,在病床上架起小桌办公。“疫情不退我不退”,年过七旬的浙江大学李兰娟教授带领团队坚守武汉58天,每天只睡3小时,脸上被口罩勒出了重重的压痕。在这场全民战疫中,以医学类院校及高校附属医院医务工作者为代表的教育人,用精湛的医术、无畏的奉献,诠释了教育人的使命与担当。
教育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疫情防控信息、知识以及奋战在一线的教育医护人员典型故事。地方教育部门和高校纷纷通过校园网、微博、微信等渠道,向广大师生、家长进行疫情防护宣传。为帮助广大抗疫工作者和学校师生做好心理防护,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发挥人才优势,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紧急开通心理支持服务。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陆续开通电话心理支持服务热线,由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接听,服务因新冠肺炎疫情产生不良情绪的人群,帮助和引导师生消除不稳定情绪,乐观积极应对疫情。
抗疫大考,科技先行。疫情发生后,教育部组织高校迅速行动,发挥高校人才科技优势和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勇于担当作为,积极主动参与科研攻关,配合科技、卫生健康等部门专业力量共同攻关,聚焦流行病学、药物研究、疫苗开发、快速检测、中药制剂等方面的应急科研攻关,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为战疫持续注入高校科技力量。2020年2月,由清华大学紧急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成功通过应用测试;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采取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成功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厦门大学针对疫情防控不同场景下的检测需求,研发出新冠病毒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在国内疫情应急防控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等各个阶段发挥了重要科技支撑作用。
停课不停学,齐心抗疫情。疫情暴发后,学校作为人口密集型场所,取消一切聚集性教育教学活动,不提前返校,不提前开学,最大限度阻断疫情传播扩散渠道。开学可延期,学生成长不能延期。教育部统筹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相关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可供选择、覆盖各地的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全力保障师生的教与学,打响了一场“停课不停学”的攻坚战。广大教师利用在线教育资源平台,指导学生居家学习,力争将疫情对教育教学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在举国抗疫背景下,教育系统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实现了校园内“零感染”,秋季全面、正常、安全开学。在“停课不停学”大考中,教育人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作者单位系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教育报》2021年07月01日第7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