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澄清对共同富裕的模糊认识

发布时间:2021-11-18 作者:冯兵 赵一 来源:中国教育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澄清各种模糊认识,防止急于求成和畏难情绪,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当下,社会上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存在着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需要正确引导。

共同富裕不是所有人同等富裕,也不是所有人同时达到富裕。一方面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共同富裕的内涵,共同富裕既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社会分工和个体能力的差别决定分配差别,进而使个体之间的富裕程度存在差别。共同富裕绝不能走平均主义的老路,更不能走“劫富济贫”的邪路。另一方面,也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强调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也是一个持续推动、不断取得成效的过程。

共同富裕不是单一的物质层面的富裕。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共同富裕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达到富裕状态的全面富裕。如果只看到共同富裕在物质层面的价值取向,势必导致对共同富裕的曲解,偏离原本的价值旨趣。共同富裕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面向全社会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要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提高人民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全社会致富本领,着力实现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不是短期马上能够实现的富裕。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既要看到我国经济的高速平稳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具备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条件与底气,也应保持清晰的认知,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发展水平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依旧不算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共同富裕的过程性: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

共同富裕不是靠“躺平”就能实现的富裕。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的实现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要引导群众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共同富裕的实现最终有赖于每个人的努力,号召全社会提升致富本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脚踏实地在各自的领域作出优异的成绩,逐步实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避免“内卷”“躺平”等错误心态,不过度强调物质享受、不轻易冒进急于求成、不盲目追赶吊高胃口。

共同富裕不是简单的财富分配问题。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虽然已经超过1万美元,但还没有达到高收入国家的水平,即使把现在所有的国民收入全部平均分配,也还达不到共同富裕。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要通过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现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等措施实现物质层面的共同富裕。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

(作者单位系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兵系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报》2021年11月18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