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在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22-09-23 作者:雷军 张连仲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赋予基础英语教育新目标追求,就是要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和文化自信的新一代中国人。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性质作了新的界定:“英语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活动中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也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之一,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这在保留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等新要求。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要求,推进文化自信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推进文化自信教育需要增强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主动更新理念,明确英语学习的新内涵和使命,那就是向世界介绍中国,让世界更好了解、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和中国的发展。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国际社会和不同文化,但英语学习不能只向外看,要引导学生站在外部看中国和中国文化,通过文化对比、品鉴,使他们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站位。进一步讲,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要能更好认识中华文化的伟大、丰富、精深和对人类文明的特殊贡献,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豪感。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以便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在信息时代学会用语言工具进行有目的、有效的交流,另一方面要突出英语学习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通过长期的日常教学,以精心选取的教学资源、鲜活事例、主题阅读和思辨、多种体验活动逐步熏陶,从而使学生从小热爱中华文化,加深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通过英语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文化观,同时掌握应对不同话题的知识储备,锻炼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有定位、有语言、有表达。

在交流日益频繁的信息时代,在今后可能遇到的各种跨文化交流机遇和场合中,新一代中国人要能大气地展示中国风采,用简洁的语言讲解中华文明,用鲜活的语言讲好当代中国故事,用逻辑清晰的语言讲明中国道理,批驳各种谣言和诽谤,让世界更全面认识可亲、可敬、可信的中国。文化自信的教育要从源头抓起,贯穿教育全过程。

    推进文化自信教育需要扩大教学视野

在日常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把语言教活,要结合现实世界和身边的社会生活,联系国际、国内形势和重大事件,如北京冬奥会、世博会、疫情变化和我国抗疫实践等,根据学生的理解力和语言知识积累,让学生能够学习和初步了解重大问题的中国视角和中国观点的英语表达,站稳中国立场。教师要有意识地主动根据所教学生的学段特点和认知能力,分析教材的话题和主题,有创意地结合单元话题和教学节点,灵活引入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的内容,把教材用活。要以主教材话题和篇章主旨为骨干支架,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拓展学习资源,尤其是鲜活的网络资源,并通过多种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学习单元话题、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语言的同时,能够主动尝试用所学新词语组织语言,描述内容熟悉的本国文化,讨论不同文化的基本信息,在文化层面进行思辨。教师还可以围绕学生在校学习学科,参考学生近期所学其他学科,特别是语文、思政、历史、地理等学科主题内容和学习目标,给学生提供相应英语词语和结构,组织适当活动,培养学生跨学科融合知识和深度表达的综合能力,进而为跨文化表达储备基本素养,提升文化自觉。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西方媒体对我国抗疫进行无根据的攻击和诋毁。面对此形势,北京四中初中部英语教师精心组织学生用三节课开展关于疫情的项目式学习。第一节课引导学生了解新冠病毒的事实和如何防治的知识,学习词语和表达,获得有关话题的基本知识并用信息图表达逻辑关系;第二节课在此基础上选择难度相当的语篇,学习抗疫中无数医护人员英雄的感人事迹,鼓励学生在网上搜寻更多信息,重组转换成英文故事进行交流,语言学习和情感教育互相促进,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党的领导的伟大、中国人民的伟大;第三节课通过展示中国国际电视台主持人刘欣批驳美国媒体对我国抗疫的无理指责,进一步学习如何立论严谨、逻辑清晰、语言简明地表达我国疫情防治的观点和现实。该项目学习实施效果很好,教师团队把大话题细化为学生可学、可用、可掌握、可表达的内容和学习过程,教学设计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合理渐进。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和思维过程,使学生既学习了有关知识,又获得爱国教育,并提高了用英语表达现实话题的能力。英语教学应该有更多反映我国社会发展进步、有利于提升广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教学尝试。

    推进文化自信教育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培养学生理解、热爱中华文化的高度出发,基于母语环境用英语学习中华文化表达的特点,调整教学目标要求,聚焦整体意义获取,研究在学生已获得以母语为载体的信息和文化基础上跨文化阅读理解的教学方法。要整合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中丰富的资源,聚焦语篇主旨信息、文化价值理解、跨文化比较和鉴别等文化学习,引导学生从理解语篇和主旨入手获得文化知识与观点、情感和价值观认同。教学方法和活动要有鲜明的年龄特征,结合实际生活,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氛围和展示机会,创新教法,通过表达、交流、思辨和讨论等多种活动,利用包括翻译等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益。英语教学还应扩大育人场景,采用课上课下结合、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等方式,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朗诵、表演、讨论等形式,让中华文化更有效地融入日常教学,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全身心体验所学内容和哲理。日常学习检测或测评也应以能激励学生用语言做事情、表达情感和文化自信为目标,并在形式和评价标准上做出改革,以过程性、表现性和激励性为评价原则和标准。 

在英语教育中学习中华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是长期的育人工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耐心体验,伴随学生成长适时出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需要在反复比较、鉴别中感悟,逐步实现文化认同,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讨论与启发应该成为教学常态;需要鼓励学生在丰富的场合中用英语展示中华文化,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学习自信、能力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样才能在需要时站得起来、讲得出来,成为能够和世界有效沟通、具有文化自信的新一代中国人。

    推进文化自信教育需要解决资源不足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更多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需要关注和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近年来,英语界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做了大量工作,各种翻译作品日渐丰富,但符合国内青少年认知能力、英语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和学段需求的系统、简明、生动的英语版中华文化学习资源还很不足,其中难点之一是如何平衡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程度与英语知识局限、阅读理解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一线教师殷切期待出版界在精准翻译中华文化的基准上,能下大力气为各年段的学生提供可读、可解的英语版中华文化图书读本,让经典篇章、经典语录易为学生接受、记背、传承,让中国学生能用英语讲好自己的文化。这是一项有意义、有作用、有需求的工程。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走向复兴的中国人应有的情怀。培养文化自觉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责任。新时代英语教育不仅要提升英语学习的思维品质,更要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教育亿万青少年学生更好地学习、了解、比较、鉴别不同文化,进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拥有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的中华文化传承者和传播者。

(作者雷军系贵州省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张连仲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曾任教育部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及修订组核心成员)

 

《中国教育报》2022年09月23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