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运动手环显示心肺达标率98%!”重庆万盛经开区和平小学操场上,孩子们折返冲刺的身影在跑道上拉出彩虹轨迹。百米之隔的中盛小学,千名少年手持彩绸舞动星河——这是该区通过制度、课程、协同“三维赋能”推进体育改革的鲜活场景。如今,全区中小学大课间100%达标,学生体质优良率稳步提升,“小胖墩”“小眼镜”的数量持续减少。
“跑步姿势异常学生位置锁定,3号跑道第二方阵!”和平小学运动场边的“和小智”智慧体育终端刚发出萌趣提示,随班教师5分钟内便赶到现场。这样的智慧守护,源于该区构建的“334”保障机制:“3”级督导体系,通过“分管领导每日巡查”“责任督学定点跟踪”“家长代表随机抽查”筑牢监督防线;“3”个智融平台,依托多校试点的智能终端,实现运动数据“全时采集”“风险即时预警”“健康动态建模”;“4”维评价系统,将“学生体质监测合格率”“运动技能掌握率”“心理健康优良率”“家长满意度”纳入学校考核。在去年的匿名调查中,家长对“学生运动时间保障”的好评率高达 96.7%。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该区量身打造“全龄段运动图谱”:学前教育开发 12项传统游戏改造课程,让萌娃在玩耍中动起来;义务教育阶段构建“2+X”课程体系,狮舞操、花样跳绳等16类特色项目,让大课间成为非遗传承与运动锻炼的融合课堂;高中阶段推行“运动处方”,为学生定制个性化锻炼方案,仅高三学生体测优良率便同比提升18%。
为让运动习惯融入日常,该区还织密“家校社协同运动网”:校内推行“教师领跑机制”,班主任每日随班守护运动安全,学科教师每周参与趣味运动解锁跨界技能,体育教师每月开展专业指导;家庭端每月推送《家庭体育运动指南》,亲子挑战赛在家长群刷屏,带动居家锻炼常态化;社会面组建一支1064名体育指导员队伍,深入36个社区开展技能培训,万盛文体中心的篮球场、孝子河畔的全民健身广场,成了学生课后运动的热门打卡地。南桐小学学生马涛刚斩获跳绳比赛冠军,就变身社区小教练,带着奶奶练起学校教的八字穿花健身操:“现在我不仅自己爱运动,还能帮奶奶一起健康!”
随着“全国体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试点城市”称号的落地,万盛经开区的体育改革正持续释放实效。正如区教育局体育专干袁娜在工作日志中所写:“当社区球场的灯光照亮亲子锻炼的身影,我们见证的不仅是学生体质优良率的提升,更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动实践。”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2日 第0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