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空间轮换助推学生拔节生长

发布时间:2025-09-12 作者:金晓东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以高质量办学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本期关注:推动九年一贯制学校高质量发展④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因长期处于单一环境,往往会产生审美疲劳,这一情况成为制约教育活力的隐性挑战。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以空间育人为切入口,通过物理空间的阶梯式迁移、课程体验的沉浸式衔接、成长活动的仪式化唤醒三重路径,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校区轮换机制,让空间变革成为破解审美疲劳、激发成长动力的关键引擎。

  构建适配身心发展的成长场域。我校将一至九年级学生划分为低龄探索期(一至三年级)、学龄成长期(四至六年级)、青春发展期(七至九年级)三个阶段,分别匹配月明校区、本部校区小学部、本部校区初中部。通过环境的精准切换,实现空间与成长的同频共振。月明校区以儿童视角打造沉浸式“童话王国”,通过童话场景降低低年级入学焦虑,以环境暗示激发探索欲,契合低龄儿童认知与情感需求。本部校区小学部作为过渡桥梁,教室保留童趣元素的同时,增设走廊书架与探究实验角,助力学生完成从儿童到少年的身份过渡。初中部以“简约、专业、互动”为基调打造赋能空间。连廊设置国防教育长廊、微型博物馆,物理空间去童趣化。通过环境变化匹配学生青春期对自主性与学习深度的需求,助力其向自主学习者转型。

  用课程衔接打破空间割裂感。校区轮换的本质是帮助学生完成从儿童到少年的身份跨越。我校以课程为纽带,在空间转换节点设计沉浸式衔接体验,让环境变化与认知升级形成合力。每年5月的“探校日”学科预演已成为固定传统。如在2023年“水滴聚梦,星向未来”活动中,三年级学生走进本部校区,在少年科学院体验机器人搭建,在少年艺术院感受民乐佳音,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课程体验,将新校区视为更酷的舞台。小初衔接课程则通过各学部教师同课异构的形式,展开学科衔接研讨。

  以仪式感构建成长精神坐标。校区轮换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迁移,更是成长阶段的分界点。我校通过序列化仪式活动,将空间转换升华为具有精神赋能价值的成长里程碑。富有创意的“升本活动”已成为三年级学生的专属记忆。2023年“水滴聚梦,星向未来”十岁成长礼中,学生通过视频回顾三年月明校区生活,在校长致辞与教师祝福中完成从低龄探索者到学龄成长者的心理跨越。2025年活动中,六年级学生与初中生共同参与“粽享端阳”“投壶雅趣”等民俗游戏,在爱心义卖中提前融入初中校园文化。

  在九年一贯制教育实践中,物理空间的轮换成为了动态的教育资源,成为了贯穿童年与少年的“成长坐标轴”,环境的“有形变化”撬动着育人的“无形生长”。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空间+课程+评价”的深度融合,让每一次空间转换都成为学生拔节生长的新起点。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2日 第0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