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案例1

全局谋划方可“抬峰补谷”

发布时间:2025-10-24 作者:宋玉杰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2024年,山东省威海市所辖的7个区市全部被认定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成为山东省首个、全国首批全域通过评估认定的地级市。这个成果,源自近年来威海市坚持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中之重,强化市域统筹,全面深化改革。

  “一统一督一监测”统领全市创建全面发力

  威海市各级党委、政府将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政府主导、教育牵头、部门协同、区市主体”的工作格局,列入“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纳入对区市政府、开发区管委履行教育职责评价。2017年,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高标准提出“五统一”目标要求。同时,构建“督导牵总、市级统筹、区市结对”的协同联创工作机制,通过专题培训促提升、座谈交流学经验、现场观摩找差距、入校指导补短板等方式,层层压紧压实责任。威海市在全省率先全域推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对所有区市义务教育阶段九大学科162类指标逐一进行监测分析,推动城乡之间、区市之间、学校之间均衡达标。

  “一减一增一提升”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发展

  从全市层面统一规范作业设计、时长,创新建立全学期作业图谱,逐个学科、逐个单元设计作业题目。威海市引入“基础作业+弹性作业”模式,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精选经典题型,真正做到作业因材施教、减量增效;并且,在全省率先引入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入校参与课后服务,统一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准入条件、建立评估与退出机制,相关经验入选教育部“双减”改革典型案例。为了高效提升课程质量,威海市引进国家级优质教学成果,实现“作业设计与实施”等五大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本土化,近5年共获得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和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51项,2024年成功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

  “一破一立一轮岗”助力教师队伍全面建强

  威海市打破了绩效分配“平均主义”:学校之间,根据不同办学性质、办学规模、办学业绩确定学校人均分配基数,分配比例向农村学校和承担重点任务的学校适度倾斜;教师之间,着重考核工作量和工作业绩,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全市建立起能上能下的职称评聘机制,将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参评高级、正高级和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同时探索实施末位竞争,同岗位后20%的教师与符合晋升条件的教师进行竞争,有效避免“一聘定终身”。为推进“县管校聘”深化和教师交流轮岗改革,威海市实行教师在城镇和农村学校、优质和薄弱学校之间双向交流,推动校际师资均衡。2024年,全市教师交流轮岗比例达到29%,位居山东省第一。

  “一提一协一共享”推动教育资源全面均衡

  威海市教育财政支出占比始终保持在20%以上,连续10年超山东省平均水平,硬件设施标准化建设覆盖率连续10年保持在100%。近10年,累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50所,占学校总数的68.18%,新增学位13万余个,在山东省第一个完成中小学标准班额达标。威海还大力推行协作机制——以优质校或中心校为龙头,推行学区制、跨学段协作制、学校联盟等集团化办学模式,将结对帮扶成效与牵头学校考核捆绑评价,有效缩减了城乡、校际差距。与此同时,全面共享课程资源:全市投入1700余万元建成“威海智慧教育云平台”,汇聚资源2000多万个;免费开设“威海名师辅导讲堂”,遴选优秀教师录制视频课程120多期;搭建“空中课堂”,开展网络教研、集体备课、优课业务展评等线上活动。

  (作者系山东省威海市教育局副局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24日 第0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