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过一节英语公开课,教师讲课自始至终一个音调,形式也始终是一问一答,缺乏激情与变化。学生就好像接受任务的机器,没有时间笑,也没有笑的“引子”。学生不快乐,我想这堂课难言成功。
这不禁让笔者想起了几年前曾火爆网络的一位中学语文教师,他给学生们朗诵古诗《将进酒》,读到动情之处,或仰天长啸,或掩面而泣,夸张的肢体动作配合丰富的表情,显得格外认真投入……试想,这样的课还有学生舍得走神吗?当然,笔者并不提倡堂堂课都这样激情四射,但做一位有激情的教师,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需燃烧激情。教师如果没有激情,只按照套路讲,按模式教,该“发声”时不“发声”,该“出手”时不“出手”,平铺直叙,学生成了看客、听客,这样的课堂,能达成教学目标吗?
记得我的一位数学老师讲课格外有激情。那时数学教具比较少,上课没圆规,他就以胳膊肘为圆心,以胳膊为半径,在黑板上瞬间画出了一个大大的圆。他的讲课语言诙谐幽默,讲到激动处,还挥着手、抡着胳膊、踮着脚,声音震耳,把圆的周长、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我喜欢这样的课堂,教师不作秀,抓重点、破难点,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听课就是一种享受。因为课堂里有老师的笑声,也有学生的笑声。
高效的课堂,需要激情。学生的激情需要教师的激发,学生有激情,自然而然就会投入。刚参加工作时,我曾在上海听过邱学华老师的课,他本身是教数学的,那次却上了一节语文课,《济南的冬天》。当时78岁高龄的邱老精神矍铄、风趣幽默,他那富有激情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深深感染着学生,也让我至今难忘。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吴伯箫学校)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0日 第0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