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做强教联体、建强教师队伍、激发课堂活力——

县域高中群体崛起的黄冈答卷

发布时间:2025-11-12 作者:本报记者 程墨 特约通讯员 尚紫荆 周小益 王娜娜 方刚 尹基殿 来源:中国教育报

 

黄梅一中学生在电子制作课程上拼装电子元件。学校供图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 教育强国建设调研行

  “走进新校区,看着崭新的教学楼和操场,视野更加开阔,学习条件更加优越,幸福感也更强了。”今年秋季入读湖北省黄冈市蕲春一中的高二学生柳元琪开心地说。今年9月,蕲春一中所有师生迁入新校区,在更加明亮宽敞的校园开启新的学习生活。这是近年来黄冈市大力推进县中振兴的生动一幕。

  “‘县县有优质高中’的愿景基本实现,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在今年10月召开的全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现场推进会上,黄冈市政府以《大力提升县中质量促进老区振兴发展》为题,分享了该市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振兴发展的经验做法,“县域高中群体崛起的黄冈经验”引发广泛关注。经历过优质生源外流、骨干教师短缺、办学条件受限的发展阵痛,黄冈市直面挑战,近年来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县中振兴计划,通过党委、政府统筹发力、教师队伍系统优化、课程教学深度改革等系列举措,在探索县域高中高质量、特色化发展新路径上交出亮眼答卷。

  教联体提质:

  从“孤岛”到“群岛”协同进化

  近日,黄冈中学教联体开展生物学科联合教研。来自黄州中学、黄州区一中及周边县市的30多位教师共同观摩了教师瞿云鹏主讲的高一生物课“细胞的衰老与死亡”。课后,线上、线下的教师围绕课程设计展开热烈讨论,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此类常态化教研活动有效促进了校际交流,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县中振兴的有效途径在哪?经过几轮探索,黄冈市教育局创新构建了“强校引领、城乡联动、跨域协作”高中教联体模式,目前已覆盖全市30所公办高中。这一机制有效打破了长期存在的校际壁垒,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市范围内畅通流动。

  以黄冈中学为龙头,联合黄州中学和团风、红安、罗田、英山、黄州五所县(区)第一中学组建的教联体,全面推行“五统一”管理机制,即统一教学管理、资源配置、教师发展、质量监测和文化建设。通过深度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常态化开展联合教研,黄冈中学教联体有力带动了相对薄弱县中办学质量的提升。

  今年以来,黄冈市已组织开展说课、听课、评课等校际交流活动163场。这种深度融合的协作模式成效显著:2025年高考,罗田县、英山县一本上线人数较往年大幅提升。

  此外,黄冈还积极对接武汉外国语学校、华师一附中等优质高中,推动其与团风总路咀高中、黄梅实验高中等13所县中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截至目前,通过线上同步课堂、远程联合教研等形式,累计开展活动35场,有效借助武汉优质教育资源助推本土县中实现质量跃升。

  资源配置优化:

  从“分布不均”到“优质均衡”

  “学校为我配备的两位导师,悉心指导我解决了上课衔接不畅、表达不自然等教学难题。”去年刚加入蕲春一中的化学教师何静深有感触地说。如今,这位24岁的年轻教师已能从容胜任高二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并担任班主任。

  教师队伍是县中振兴的核心力量。黄冈创新实施“三个一批”教师补充机制,3年内累计为高中补充教师1234名。同时,给予麻城一中等优质县域高中更充分的自主用人权,支持其直接赴部属师范院校开展校园招聘。

  聚焦教师专业发展,罗田一中构建了涵盖师德师风、专业成长、青蓝工程、发展平台与心理关怀的“五位一体”青年教师培养体系。为推动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黄冈将交流经历作为职称评定的硬性条件,并创新解决教师周转住房问题,目前已为1200余名教师提供住宿保障,确保骨干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硬件投入力度也在加大。2025年上半年,黄冈争取到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补助资金1.5亿元、国家超长期国债资金5000万元,全部专项投入全市18所高中基础设施建设。据估算,这些投入将新增优质校舍面积18.4万平方米。全市储备的新建和改建高中项目达34个,计划改造和新增学位6.74万个,将从根本上缓解学位紧张问题。

  武穴育才高中、黄梅城南高中、蕲春一中迁建等项目今年9月投入使用;红安一中迁建项目计划明年9月完工。团风中学、浠水一中迁建及麻城中学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有望2027年底全面竣工。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新增优质高中学位3.05万个。

  招生改革破局:

  从“生源争夺”到“均衡发展”

  “划片招生是我们黄梅县高中招生的特色做法。”黄梅县教育局基教股股长余有明介绍。该县实行的“志愿优先、划定区域、平行录取”招生原则,使同一批次学校的生源质量更趋均衡。与此同时,县一中与其他高中组建教联体,学校之间既相互竞争,又协作共进,逐步形成特色鲜明、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为破解县中招生难题,黄冈市教育局对招生工作实行严格统筹管理,统一下达计划、统一划定资格线、统一录取审批。自2026年起,黄州区将严格审查乡镇学校考生报名资格,只有在当地乡镇中学实际就读两年及以上的学生,才可享受乡镇考生录取资格线。这一政策将进一步提升教育公平,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各地在招生改革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特色路径。如黄梅县实行的“分区招生、志愿优先、划片录取”,有效保障了同层次学校获得均衡生源,既维护了教育公平,又激发了学校间的良性竞争。

  育人模式创新:

  从“千校一面”到“一校一品”

  在麻城一中的高二物理课堂上,学生们分组构建思维导图,代表轮番上台对电磁感应原理展开观点交锋——这生动的一幕正是该校日常教学的缩影。校长张欢介绍,“导思展评用”五字诀构成了高效课堂改革的精髓,推动教学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深刻转变。

  为激发课堂改革活力,黄冈市教科院持续组织开展学为中心课堂建设的大讨论、大赛课、大实践,着力重塑教与学的关系。在这种开放包容的氛围中,各地课堂形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武穴实验高中围绕“尊重教育”理念构建“三自”课堂;麻城实验高中依托地方产业开发科技创新课程;蕲春实验高中则以德育为特色,推行体艺选项走班,开设11个体育艺术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

  评价改革始终是高中发展的关键。为有效引导学校走特色化发展道路,黄冈市建立差异化办学质量评价体系,涵盖5个维度、104项具体指标,针对县一中、规模普高和农村普高实施分类评价。

  目前,黄冈中学、蕲春一中、浠水一中已分别入选湖北省科技特色高中、德育特色高中和人文特色高中试点,形成了鲜明的“一校一品”发展格局。2025年5所县中均取得较好办学成效,“县县有优质高中”目标基本实现。

  “县中振兴关乎教育的公平底线与温度。黄冈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持续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全力以赴实现‘县县有优质高中’目标,持续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着力为黄冈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黄冈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洪程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2日 第0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