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广东省珠海市创新机制调动全社会参与协同育人

“实践育人合伙人”越来越多了

发布时间:2025-11-24 作者:本报通讯员 蒋颖妍 叶涵 记者 刘盾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珠海市金湾区四季学校的“幸福教育农场”,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农耕活动。 珠海市教育局供图

◀珠海市香洲区第十八小学开展的亲子花艺活动现场。 珠海市教育局供图

  “在学校里,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幸福教育农场’。这里是我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秘密花园’。”在课余时间,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四季学校学生杨栖桐经常跑到“幸福教育农场”,看看这里的果树、菜园和小动物。在城市里长大的杨栖桐,在这片由学校、社区、企业等共同建设的农场里,第一次接触松土、插秧等农活儿。

  近年来,珠海市直面校家社协同相对碎片化、家庭教育专业化不足等问题,创新构建“1+1+2+N”协同育人机制。在珠海市政府统筹引领下,市教育局作为纽带,学校与社区则作为双主体,带动“N”方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努力营造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生态。

  加大工作力度:

  市政府牵头统筹家庭教育资源

  珠海市斗门区珠峰实验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井岸镇黄金村等周边村子。“村里部分家长忙于农务或外出务工,家庭教育意识不强,与孩子缺少沟通。”黄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海欣坦言,很多村民在对孩子开展手机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缺乏有效方法,需要更多能听懂、用得上的家庭教育指导。

  在珠海等多地,曾经都由妇联等部门负责当地家庭教育工作。这些部门难以调度其他部门的家庭教育资源,存在协同度不高的问题。这导致很多中小学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面临多重挑战。

  珠海市政府直面难题,将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列入2024年市十件民生实事,精准出台相关政策。珠海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在市级层面有机整合教育、卫健、检察院、妇联等多个部门的家庭教育资源,打破了部门壁垒。

  “现在我市家庭教育以‘学校+社区’为双主体,有效破解了家庭教育‘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问题。”珠海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习恩民表示。

  珠峰实验学校校长张华伟发现,学校有很多来自黄金村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监护人缺乏长期稳定、系统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就与黄金村村委会携手,以专题讲座、联合家访等形式,将“青春期行为背后的原因”“父母怎么做怎么管”等紧贴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送进村。学校和村委还针对有特殊情况的孩子及其家长,“一人一策”地开展个性化指导。

  村里一名初三学生因家庭重组、缺乏关爱等,厌学甚至逃课。村委与珠峰实验学校联动组成家访小组,上门沟通、心理疏导等多措并举,帮这个孩子逐渐打开心结,重返校园。

  提升针对性:

  着力帮扶“想教不会教”的家长

  香洲区第十八小学学生张铭(化名)平时沉默寡言,上课经常漫不经心。学校通过家访发现,张铭父亲忙于生计,对孩子陪伴较少,再加上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张铭情绪愈发低落。在香洲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助力下,学校组建了跨部门“关爱小组”,共同为家长提供指导。学校还积极引入香洲区妇联妇女儿童心灵驿站、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专业资源,提供持续的心理疏导与家庭教育指导。

  “现在孩子脸上笑容多了,课堂上也积极举手发言。”香洲区第十八小学校长张昭感慨地说,很多父母“想教不会教、想爱不会爱”,学校和社区引入多方资源,帮助家长更好地表达爱,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如何面向需要特别关爱的家庭,提供针对性、可及性更强的家庭教育?珠海借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的专业引领和智力支持,依托“海贝”检察官法治副校长工作室、街道办、中小学校等,在全市重点建设了40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在这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支持下,珠海市多所中小学联合社会力量,成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小组。校家社深入问询摸排校内学生家庭情况,制订个性化指导服务方案,并通过“一家庭一对策”“长期结对”等方式,为特殊家庭开展精准化、个性化的暖心行动。截至目前,珠海已为1600余个特别关爱家庭开展针对性帮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现已开展1090场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惠及42.6万人次。

  珠海市现已组建市级专家指导委员会、片区实践指导专家、专兼职指导服务团队三支家庭教育专业队伍。他们定期开展普及性家庭教育指导实践活动,并为特别关爱家庭提供帮扶。

  很多家长在孩子手机使用管理、心理健康、同伴关系等方面困惑较多。珠海以需求为导向,联动专家团队打造“香山父母课堂”,并开发覆盖全龄段的普适性家庭教育课程,为家长提供普及性强的家庭教育指导。北师大心理学部的专家定期入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开设专家咨询热线,为家长答疑解惑。

  增强协同力:

  发展更多“实践育人合伙人”

  “现在我能帮着奶奶买菜、做饭了。”通过“一颗糯米的旅行”等项目式学习,四季学校学生王浩宇在学校“幸福教育农场”中,学会了不少家务活。四季学校打破校园和田园的边界,开展了很多项目式课程。学校还邀请家长、志愿者、奥运冠军等担任社会导师,促进“五育”并举。

  为更好地让科学教育走出课堂、融入生活,珠峰实验学校联合科协、企业、社区、医院、村镇等四十多个单位,共同开展“珠峰少年科学家”科学游园活动。黄金村村委就将火龙果种植科普站“搬进”了活动中,村里火龙果种植户现场为师生们展示火龙果的种植、生长、采摘全过程。

  “学校把家庭教育送进村,让很多村民受益。我们也努力将村里的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引导孩子们在实践中全面发展。”在李海欣看来,黄金村村委从珠峰实验学校教书育人的“旁观者”,现在升级成了“参与者”。

  香洲区第十八小学与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动,通过专家讲座、主题展览等形式,向学生及其家长普及海洋生态与环保知识。在珠海市教育局推动下,多所中小学积极将更多单位变成了“实践育人合伙人”,通过馆校合作、警校合作、医校合作等,努力将“五育”并举落到实处。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24日 第0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