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青岛市通过校长听评课引领办学理念提升、教学研究提质——

校长“做学生” 课堂焕新颜

发布时间:2025-11-28 作者:本报记者 刘淼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这学期听了多少节课?评课了吗?”“30多节,都评课了。”这是不久前青岛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例会上的现场对答。提问的是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元韶,回答的是山东省青岛第一中学校长田山,与他一起被提问的还有其他几位校长。

  “教育有许多关键小事。校长听评课看似小事,却能够在推动校长提升办学理念、引领教学研究、强化精细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姜元韶说。

  近年来,青岛市将校长听评课作为提升校长教育教学领导力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中小学校长听评课制度,每学期不少于30节次和评课会不少于20分钟被作为听评课的硬指标,并列入考核主要内容,从“小切口”入手写出教育生态变革“大文章”。

  内容求细,听评课成为校长工作的“必修课”

  距上午第一节课开始还有10分钟,山东省青岛第十七中学校长吴峰拿起办公室门后的折叠小板凳,往高一(12)班教室走去。他先把凳子放到教室后面,然后来到走廊观察相邻班级的课前准备、学生状态等情况。

  “学科育人价值是好课的灵魂。它要求课堂突破知识表层,深入学生精神世界,实现价值观塑造与品格培养,引导学生成长为有温度、有思考、有担当的个体。以教师李晓容这节《我与地坛》教学为例,教师不能仅停留在‘分析地坛意象’‘梳理情感脉络’的层面,更需挖掘文本背后的生命哲学与亲情内核。让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真正触及心灵……”第3节课时,当学校教科室主任车巾在学校全体教师微信群里看到这一评课记录时,对这一点评产生强烈共鸣,“吴校长经常听完课1小时内就把听评课记录分享到大群里。”

  “做好听评课,当校长也有底气。听评课不是简单地听课、评课,更像纽带或支点,将学校发展的宏观目标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微观紧密相连。”吴峰说。

  通过出台中小学校长听评课工作指导意见、校长听评课基本操作规范等,青岛市构建起政策引领、制度推进、评价跟进、追踪改进、育人渐进“一引四进”听评课模式,要求听评课同时完成“三看”“三问”。“三看”,即看日常管理、看班级文化、看精神面貌;“三问”,即问教学进度、问出勤情况、问家校沟通,帮助校长透过班级最小单元实现“走动式”学校管理。

  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项骏说:“青岛市着力在校长听评课精细化、规范化上下功夫,明确校长听评课听什么、怎么听。如细化校长听评课流程规范,明确学科全覆盖、节次达标准、听前有准备、听课有记录、听后有指导的听评课要求,制定听评课评价量表,从听评课数量、学科、记录、反馈、参与集备教研等维度对校长听评课进行定量评价。强调规范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校长教师教学思想与教学实践的融合契合。”

  目标求实,听评课成为了解诊断教情的“探测器”

  今年10月,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开始在全体学生全部学科中推行学习共同体建设。该校党委书记孙睿说:“听课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学科关注度不高,缺乏学习内驱力,因此决定激活教学组织变革,通过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展示来激活思维。”

  无独有偶,见到青岛市即墨区实验学校党委书记郑兆芳时,他还夹着听课记录本。“坐在教室里,心才能静下来。”刚评完课的他由衷地说道。不久前,他从高中转到初中任职,在听评课中发现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更快更大范围共享,提升学校整体教研质量,因此他将先行课引入学校。

  如今,聚焦教学改革中普遍性问题与攻坚性难题,强化问题思维和结果导向,在听评课中寻找答案、求得实效,正在成为青岛市校长听评课的主要目标之一。

  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宗武邦说:“全区学校创新采用‘三类课+多层评’模式深化听评课实效,即通过预约课跟进青年教师成长,以推门课掌握真实教学常态,用跟踪课聚焦问题整改过程。听课后坚持‘即时评+集中研’双向反馈,将发现的问题转化为校本教研课题,带动教师把课堂作为核心工作阵地,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听评课促教研、教研提质量’的良性生态。”

  方法求新,听评课成为教育教学的“催化剂”

  山东省青岛第三中学党委书记张禹取出自己3年前的听课记录本,封面像个“大花脸”:加了“评”字,下面又写了几条改进点……“从听课记录本的改版,到学校自主开发的‘悦评课’小程序的不断优化,现在听评课就像一个‘富矿’,成为学校最实在、最有效的教研载体。”张禹笑着指向身旁的英语教师纪飞燕。

  纪飞燕回应:“以前老师好的教学方法被发现、肯定、推广的周期较长,听评课推广以来,老师的教学‘秘籍’都藏不住了。如高三历史复习课中采用了双向细目表,令高考考点一目了然,我马上用到自己的学科中。”

  作为校长配备智能点阵笔和听评课记录本的学校,张禹说:“学校听评课情况实时可见,隔两三周会发布听评课的数据分析。现在,学校听评课已经变成听、评、研课,成为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催化剂’。”打开学校“悦评课”小程序,有听课和授课排行榜、供全体教师分享感悟的交流区、集备教研笔记、提交听评课等,实现听评课节数、科目、内容等信息自动上传,清晰描绘校长和教师的成长轨迹。

  4年来,青岛市中小学校长听评课在方法载体上抓“新”,注重做好精进文章,积极探索减负提质、深化拓展的新路径,持续放大听评课成效。青岛市研发校长听评课虚拟教研平台,实现循证教研,并积累形成个性化教研资源库。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思峰说,针对不同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实际,青岛市教育局推出多种听评课多元样态,包括基于教学计划实施的联席听课、推门听课、预约听课、跟踪听课,基于新课标、新教材要求的跨学科学习课、大单元教学课、实验教学课、复习课,基于教师梯度培养需求的名师领航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展示课,推动听评课与日常教学深度融合。

  在校长听评课基础上,青岛市打造中小学“校长—教研组—授课教师”发展共同体,将校长评价延伸到教研组集体诊断分析,转化为追踪改进方案,实现闭环反馈与发展跟进,有效解决教师孤立式成长难题。

  “班级是学校日常管理的缩影,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窗口。下一步,青岛市将继续把校长听评课作为引领教育教学转型升级、全面创优,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带动教育教学更上层楼。”姜元韶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28日 第0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