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市领县推 协同发力

常州何以实现全域优质均衡

发布时间:2025-11-28 作者:完利梅 来源:中国教育报

  ■落实纲要开新篇 区域有方案

  区域简况

  常州是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常住人口538.6万,总面积4372平方公里,2024年GDP达10813.6亿元。目前,常州学前、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分别为98.4%和94.6%。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始终秉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义务教育发展作为民生工程的核心任务,紧紧锚定“更加公平、更为优质”的奋斗目标,着力构建三维协同驱动机制,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前,常州已全域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督导评估。

  强化市级统筹

  提升引领力

  前瞻规划,锚定义务教育发展航向。在2013年全域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认定后,常州进一步把“优质均衡”确立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核心方向。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把所有辖市(区)视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协同推进。明确在“办学体制、人事分配、教育投入、入学制度、教育教学”五个关键领域的改革行动路径,多措并举,把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航向。

  系统部署,筑牢创建工作推进根基。出台创建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相关指导意见,对全市创建工作进行整体部署。制定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三年发展规划,确保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调研,为市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分析创建中期堵点难点,推动各地补短板、强弱项。2024年,召开全市创建工作攻坚会,各部门紧盯收官目标,协同作战,全力以赴打通“最后一公里”。

  政策加持,强化优质均衡发展保障。常州制定一系列政策,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94.6%,优质学校覆盖率达92%,乡村学校结对共建达100%,城乡、校际差异逐步弥合。实施龙城教育英才培养计划,连续多年推进“五级梯队”建设,目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已突破万人。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十四五”期间共有1.1万余名教师参加交流轮岗,其中骨干教师占比超50%,有力促进优质人力资源均衡配置。

  激活县域动能

  激发内生力

  压实责任,传递创建攻坚压力。市政府教育督导机构推动各辖市(区)政府签订创建任务目标责任书,确定创成省级、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的时间节点,围绕教育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明确目标要求。各辖市(区)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负责具体落实,教育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协同推进,合力构建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格局。

  靶向施策,攻克均衡发展难题。市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求各辖市(区)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列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列入区主要领导牵头重点改革任务,列入民生实事工程。各辖市(区)持续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对标对表,围绕资源建设布局、学校内涵发展、师资结构优化等难点问题,制定目标靶向“路线图”,细排问题化解“时间表”,确定攻坚克难“责任人”,确保各项任务落地生根、高质高效完成。

  示范引领,形成全域创建局面。钟楼区作为常州市的老城区,地域面积小,教育资源少,生源数量多,创建难度大。区委、区政府强化担当,组织有关部门共同攻坚克难。逐校梳理事项清单,动态监测整改进度,逐一开展实地核查,确保问题销号。2019年,钟楼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监测达标率由全市落后升至第一,2022年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市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大力推广“钟楼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形成全面发力的创建局面。

  用好督导评价

  强化驱动力

  强化引力,激发创建热情。常州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纳入各辖市(区)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同步考量达标水平与进步幅度,确保各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列入对辖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体系,相关指标分值占比达27%,充分调动各地创建工作积极性,加大教育投入。近5年,全市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33所,竣工118所,新增学位11.15万个。全市义务教育学校100%达到省定办学标准。

  汇聚助力,深挖基层潜能。常州自2019年实施履行教育职责成效明显乡镇(街道)行动计划,充分调动乡镇(街道)参与教育建设的积极性,走出一条乡镇协力办好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如奔牛镇设立教育发展基金,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方式,累计募集资金近4000万元,专项用于捐资助学、改善办学条件,充分发挥了乡镇对教育发展的支持作用。

  加强推力,提升督导实效。教育督导机构组建三支督学队伍,充分发挥监督、协调、指导作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一是专职督学,由品德好、业务强、水平高的退出领导岗位的书记校长担任;二是兼职督学,由在职优秀校长担任;三是见习督学,由各校优秀中层干部担任。三支队伍优势互补,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每月开展主题式督导,推动各校不断深化内涵式发展。近年来全市累计获评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7项,在最新省学业质量监测中,常州多项指标超过全省均值、苏南均值。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28日 第0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