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胡志刚)“哔——”终场哨响,湖北省黄石市2025年校园足球联赛的冠军,又一次花落大冶市金山店镇中学。教练刘学没有欢呼,只是蹲在崭新的绿茵场边,用微微颤抖的手掌摩挲草皮。从2014年坑洼的黄土坡到如今的标准化球场,他见证了一座鄂东小镇用10年时间,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师生”五方协同之力,奏响校园足球融合育人的动人乐章。
故事始于2014年5月的一次选择。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优秀毕业生刘学放弃省城职业俱乐部工作机会,来到金山店镇中学,迎接他的“足球场”是一片尘土飞扬的黄土坡,球门用钢管焊制,几个孩子追着破旧足球奔跑的身影刺痛了他的双眸。
“刘老师,我们能像电视里那样踢比赛吗?”瘦小女孩汪倩倩怯生生的提问让刘学决心留在这里。没有场地,他就带着学生用石灰画线;缺乏器材,就用旧轮胎、竹竿自制训练教具。“最初不是教足球,是守护孩子们眼里的光。”刘学的坚守,为小镇足球的发展埋下第一粒种子。
转变始于金山店镇党委政府在2015年6月组织的一场专题调研。调研结束后,金山店镇出台政策,每年单列20万元专项资金,全部投向场地升级、器材更新、学生营养补给、教练专业培训,且承诺逐年递增。
2022年10月,金山店镇中心学校校长雷正树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将足球升级为“一把手工程”,在每月一次的“足球圆桌会议”上,校长、班主任、教练、家长代表围坐议事,针对队员学训疲惫问题定制文化课提升专属计划,为班级联赛与考试周错峰调整赛程。“打破足球与学习对立的旧思维,才能让运动真正成为育人载体。”雷正树说。
在刘学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沓特殊的“足球成长存折”,里面记录着每名队员的进步情况。当年提问的汪倩倩,就在这本“存折”里完成蜕变:每天清晨6点开始练球,放学后迎着夕阳加练……如今的她,已是国家女足集训队成员,成为许多小镇足球少年的偶像。截至目前,金山店镇已累计斩获15座黄石市校园足球冠军奖杯,20余名队员获市级以上专业集训资格,60余名队员凭借足球特长进入重点大学深造。
在如今的金山店镇,足球成了孩子们最熟悉的“方言”:课间十分钟讨论战术,每周三下午全镇中小学同步开球,绿茵场的呐喊声传遍小镇。“金山店镇足球的可贵之处在于构建了良性教育生态。”黄石市体育运动学校足球项目负责人、市足协副秘书长王庚评价,“这里的实践让‘五育’并举有了鲜活注脚。”
夕阳下,低年级孩子加练的身影与10年前黄土坡上汪倩倩的背影重叠。当教育聚焦全面发展,每一片绿茵场都能成为梦想沃土,每一次奔跑都能通向无限未来。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28日 第0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