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在叶脉上重构生命之美

发布时间:2025-11-28 作者:李倩 赵娜 来源:中国教育报

  秋风扫过,层林尽染,而后是悄无声息的凋零。当人们习惯于为满地的枯黄赋予“衰败”与“终结”的意味时,我们带领学生开启了一场关于生命的逆向探寻。学生们俯身拾起那些被时光抽干水分的落叶,以工艺为舟,以创意为桨,驶向了一个隐藏在叶脉深处的、秩序井然的微观宇宙。

  审美教育的第一步,往往是打破习以为常的认知壁垒。在常人眼中,枯叶是脆弱的、易碎的、等待化为尘泥的过往。但在“审美课堂”上,我们鼓励学生用指尖去触摸干燥的质感,用放大镜去观察纤维的交错,他们发现的不是一个生命的废墟,而是一座历经风霜雨雪依然结构严谨的天然建筑。关键的工艺步骤“将树叶的脉络梳理出来”,是整个创作的灵魂所在,通常需要通过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已经失去活力的叶肉细胞,而保留由纤维素和木质素构成的、起支撑作用的维管组织,即叶脉。这个过程本身就极具哲学意味:它象征着对事物本质的探寻,褪去浮华与表象,直抵支撑其存在的内在骨架。当一片普通的梧桐叶或银杏叶,经过耐心处理,蜕变为一片轻如蝉翼、薄如素绢、纹理如画的金色脉络时,学生们手中所持的,已不再是那片枯叶,而是被提炼出的生命密码本身。这种从“弃物”到珍贵“材质”的转变,教会学生以发现的眼光,在看似终结处看见开始,在残缺中发掘完美。

  最令人惊艳的创作,莫过于用处理后的叶脉制作服装。学生们选择叶脉网络致密而坚韧的叶片,如桂花叶或黄杨叶,进行批量处理与染色。这些叶脉并非作为布料,而是成为独特的“蕾丝”或“刺绣”元素。一名女生将一片片染成月白色的广玉兰叶脉,以极其精巧的方式,一片压一片地拼接、粘连在一件素色的亚麻长裙上。叶脉的主脉形成了自然的骨架,侧脉如同展开的羽翼,当模特穿着这件长裙缓缓行走时,裙摆上的叶脉随风轻颤,光影穿过其间错综复杂的孔隙,在身上投下流动的、斑驳的光点,仿佛将整个秋天的静谧与空灵穿在了身上,诉说着关于生长、凋零与重生的循环故事。

  如果说服装展现了叶脉的轻盈与灵动,那么茶杯的创作则凸显了其结构的稳固性与可塑性。这项创作挑战更大,需要解决叶脉材料的防水与固化问题。学生们尝试用天然树脂进行浸渍处理,使柔韧的叶脉获得琥珀般的质感与强度。一组学生以硕大而形态优美的荷叶脉络为基础,他们将这片脉络小心地包裹在一个特制的模具上,一层层涂上环保的透明树脂。待树脂固化后,一片完整的荷叶脉络,便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茶杯壁。当清亮的茶汤注入其中,光线透过树脂,将杯中金黄或淡褐色的叶脉纹理清晰地映照出来。茶汤盛装于一片永恒的秋叶之中,饮茶者不仅能品茗,更能“阅读”这杯壁上的生命轨迹——它提醒我们,手中的温暖,正是源自自然的滋养与凋零的奉献。

  除了立体造型,叶脉还是极佳的平面创作元素。有学生将这些脉络视为天然的“线描”,用以创作大型的综合材料画作。他们收集不同树种、形状各异的叶脉,有的保持原色,呈现古朴的金黄赭石,有的用植物染料染成青黛、朱砂等中国传统色。在一幅题为《秋之交响》的长卷中,背景是泼洒的淡墨,象征着丰沃的土地。而后,学生们将枫香树的红色叶脉拼贴成摇曳的火焰,将银杏叶的金色脉络组合成翩跹的蝶群,将松针的细小脉络散落成绵绵的秋雨。最妙的是,他们并未将叶脉完全压平,而是让部分叶尖微微翘起,灯光从特定角度打来,画面上便产生了丰富的阴影,整幅画作顿时有了呼吸般的律动感。这不再是简单的拼贴,而是利用叶脉自身的形态、质感和光影,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充满韵律的微观世界,是秋日森林在二维平面上的盛大交响。

  枯叶,是“无常”最直接的体现。它曾春芽初绽,曾夏日葱茏,最终却必然走向枯萎凋零。我们常常欣赏盛放,却回避凋零。这场创作,恰恰是从“凋零”本身入手,去发现其独特的美感——那种洗尽铅华后的朴素、历经沧桑后的坚韧。当叶肉腐烂消失,留下的脉络,正是生命抵抗时间、留存结构的证明。这像极了我们的文化与精神传承,外在的形式或许随时光更迭,但内在的骨架、核心的价值,却可以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学生们用双手实现的,正是一种“在无常中构筑永恒”的努力。他们将易碎的枯叶转化为可长久保存的艺术品,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抗时间流逝的温柔仪式。它告诉学生,生命的价值不仅在于其长度和表面的繁华,更在于其深度、其结构、其所能创造的意义。结束并非绝对的虚无,它可以是另一种存在形式的开始,是迈向更高维度美学的契机。这堂以枯叶为题的审美课,最终指向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能够于衰败中见生机、于有限中求无限的诗意眼光。当我们的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如此看待一花一叶、一枯一荣,他们便也获得了如何面对自身生命起伏的智慧:不必恐惧时光的流逝与阶段的更迭,每一个过程都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能否像那叶脉一般,即便失去丰腴的血肉,依然能展现出支撑过一切的、骄傲的骨骼。

  (作者系济南市章丘区第五中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28日 第0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