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师资共享撬动资源整合

发布时间:2025-11-28 作者:梁焕霞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以高质量办学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本期关注:聚焦集团化办学②

  集团化办学中,优质师资均衡流动是激活资源效能的核心。河南省洛阳市航空实验学校教育集团作为拥有3所紧密型和1所联盟型的九年一贯制集团,依托近60年办学积淀,创新“双轨三维四保障”师资共享体系,以师资共享撬动资源整合,走出特色路径。

  “双轨”并行,破解师资流动“一头热”。实现师资均衡,学校推行“刚性流动+柔性协作”双轨模式。紧密型集团层面以“刚性流动”固根基。明确骨干教师每5年必须跨校区驻教至少1年,轮岗经历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挂钩,引导资源向薄弱校区倾斜。此举打破了“校籍固化”,推动流动从“被动安排”转向“主动参与”。2024年以来,32名骨干教师跨校流动,弥补了薄弱校区师资短板,让学生共享优质化教学资源。联盟型集团层面以“柔性协作”扩辐射,搭建跨校名师工作坊、学科教研共同体,常态开展名师示范课、同课异构;实施“种子教师孵化计划”,以短期驻校、结对帮扶培养薄弱校教师;借助数字化平台开展线上教研、名师直播答疑,实现优质教学智慧共享。这样刚柔相济,避免了单一模式的弊端,让师资流动有保障、有活力。

  “三维”赋能,让薄弱校接得住、用得好。资源共享的核心在于“承接实效”,我们通过文化引领、科研驱动与数字支撑,全面激活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一是文化引领聚共识。以“天・和”理念为引领,通过师德师风建设、优秀教师事迹分享等,强化教师职业认同。建立集团统一师资成长档案,记录教学实践与成果,推动教师从“学校人”转向“集团人”,消除校际隔阂。二是科研驱动提能力。坚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组建跨校科研团队,围绕学段衔接、特色课程设置专项课题,实现教师全员参与。引进高校专家、教研员驻校指导,定期开展科研培训,促进教研成果转化,形成“教学—研究—迭代”循环。薄弱校教师在优质校带领下,从“模仿照搬”走向“自主创新”,提升承接能力。三是数字支撑拓路径。依托区域信息化成果,整合名师录播课、专题微课,建立教师自主选学“充电站”;开展AI教学应用培训,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推进虚拟教研室建设,让跨校协同教研、集体磨课成为常态,让偏远校区教师也能参与优质教研。

  “四阶”保障,筑牢师资共享长效根基。实现师资共享的可持续性,需从组织、激励、评价、资源四维度建立“四位一体”机制,平衡“输出”与“承接”的节奏。我们成立了党委书记牵头的专项工作组,负责顶层设计与推进落实,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解决问题,确保校区协同。将跨校服务时长、教研成果纳入专项津贴与考核评聘,两年内,主动申请跨校服务教师占比从35%提升至68%。我们建立共享教师电子档案,记录服务轨迹与成果,实施“教师成效+校区支持”双向评价,既评价输出贡献,也考核承接配合,及时优化方案避免资源浪费。设立专项基金,定向支持平台维护、劳务津贴与联合研训,为师资共享提供了稳定经费支持。

  (作者系河南省洛阳市航空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28日 第0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