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思维”助家校真正携手 图为湖北省松滋市实验小学学生在课间自由阅读(左),一年级新生举行开笔礼(右)。 万美兰 王丽君 摄 家校共育,如何将学校的“一厢情愿”变成家长的“心之所向”,形成“双向奔赴、相互成全”的新局...
构建体教融合育人新生态 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第二小学举行校园亲子跑活动。 梁星 摄 ■打造“体育回归教育,教育反哺体育”的融合生态,才能真正助力孩子爱上体育,实现体教融合的育人目标 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是家庭、学校、社...
好的关系更容易产生教育影响力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内容是“教师幽默批评学生,这样说学生更喜欢你”。比如“大家是不是都被‘沉默魔法’击中了,一个发言的都没有,快打破咒语”,一件看似负面的事情,教师用幽默或调侃的语气说出来,氛...当一个人处于被接纳、被理解的关系中,他会放下防御,更愿意接受对方的观点或建议。社会心理学研究也证明,人们更可能被自己喜欢或信任的人所影响。当父母和孩子、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建立好的关系时,父母和教师往...
科学教育活起来了 ■ 科学教育不应是孤岛,而应是一片共生共荣的生态森林 中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基石。在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离不开资源整合与生态支撑。过去,学校...如何突破校园围墙,联动家庭、社区等多方力量,形成育人合力?广东省惠州大亚湾京师实验学校以“生态共建”为突破口,打破传统教育边界,构建了以“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圈”为核心的科学教育体系。
孩子手机游戏上瘾怎么办? 特邀专家: 刘良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读者提问: 我家孩子在上初中后,对手机游戏越来越沉迷,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玩手机游戏。我和孩子妈妈多次...
“新师范”应在协同育人上担当新作为 ■聚力·融合·共育 “教联体”建设在行动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中国教育报 主办 《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提出,要推动各地全面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地方师范院校在建设新时... 《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提出,要推动各地全面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地方师范院校在建设新时代“新师范”的过程中,在支持、推动区域和学校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上应该有新作为。
今天,我们怎么延续“家访”好传统 家访,曾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好经验和好传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家校联结的方式正面临新的挑战。新时期还要不要家访?如何家访效果更好?校家社周刊请读者特别是一线教师就“家访”问题发表看法和意见...家访,曾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好经验和好传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家校联结的方式正面临新的挑战。新时期还要不要家访?如何家访效果更好?
从王兴兴看如何定义学生的“成功” 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总是希望孩子们各科成绩都能得高分,能考上名牌大学、进入名牌专业,似乎这样才算成功。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成长再次打破了这一认知:王兴兴上学时并非各科成绩优异的所谓“学霸”,...
不要错把任性当个性 一位家长在班级家长群里公开给班主任留言:从今天开始,我家孩子所有的第一节早课不上,让他睡到自然醒。他现在的睡眠比早课重要些。孩子小,还不适合太早起来。我作为大人,太早了也受不了,不想起来。随后,这...
减少焦虑 理性育儿 在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中小学生家长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挑战,教育焦虑似乎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研究表明,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焦虑主要集中在学业方面,引起焦虑的因素占比最高的依次是学习成绩、学习习...
科学教育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培养青少年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
岁在甲辰谱新篇。自3月2日创刊以来,校家社周刊已在广大读者的陪伴下走到岁末。在这一年里,我们以“协同”为轴,以学校、家庭、社会为线,探讨了家校社协同育人何以实现、该在何处着力...
尽管学校与社会协同开展科学教育已经有丰富的实践,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校外场所与学校共同构成科学教育的重要支柱,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和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教育的广阔海洋中,教师像是领航的灯塔,用爱与智慧照亮学生成长的航道。我与学生海洋的故事,便是这样一场充满挑战与惊喜的航行。 初次见到海洋是在一年级开学不久的教室里,那...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的尊师重教传统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前不久,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加强教师待遇保...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靖城小学学生在参加布艺设计制作活动。 王晓燕 摄 当前,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科学有效地开展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是...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在50%的县建立“教联体”,到2027年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时间紧、任务...
深圳市南山区流动科技馆在各学校巡展,深受学生欢迎。张宇娴 摄 ■话题聚焦·科学教育系列① 科学教育是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青少...
说到陪伴孩子,总有家长感慨说:“生活节奏这么快,工作又很忙,真的没有时间陪孩子。”实际上,当我们足够重视一件事情,每天一定能抽出时间去做这件事情。对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并不在于...
“在写亲子日记的过程中,我也静下来反思,对孩子和爱人的态度也逐渐变得更有耐心与包容,家庭中的冲突渐渐变少,我和爱人的关系也更加和谐,整个家庭变得越来越温暖!”日前,在山东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