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浙江省杭州市夏衍中学校长 周萍
对于健康的概念,我过去也不是很明确,跟大多数人一样,认为没有病就是健康。因此,看到校园里小胖墩越来越多,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因为儿童青少年肥胖会引发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代谢综合征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大部分儿童青少年肥胖都会持续到成年,这将对他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我校是一所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完全中学,我刚来学校时,学校还没有食堂,而富裕起来的家长们也不知道怎么让孩子吃才算是有营养的,比如早餐,家长们通常的做法就是给孩子们钱让他们自己去吃。在这种状况下,学生的体质也不是很好,军训时晕倒或体力不支的屡见不鲜。
但是,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在我校的开展,我的健康观念逐渐清晰起来。
1999年,学校开始实施世界卫生组织(WHO)“营养促进健康”教育项目。“健康促进学校”是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全方位的要求,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如世界卫生组织对学生的作息时间有着较为科学的规定,为此,我组织有关人员制订出我校的作息时间;在上好国家规定课时的体育课基础上,学校还通过两操、课外活动的开展,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吸烟已成为当今青少年健康的一大杀手,作为健康促进学校,我们必须做到学校“无烟”,在工作中,我们制订了教师带头不吸烟等一系列禁烟措施,让我校很快跨入了“无烟”学校的行列;我校还把健康教育课贯穿于《体育与保健》、《自然》、《青春期教育》、《人与社会》以及各类健康教育讲座中,使健康教育课有计划、有师资、有教案、有实践、有考核,保证了教育的效果;通过广播讲座、黑板报、营养健康征文、食谱设计比赛、健康小报评比等宣传途径,使健康观念深入师生心中。
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校为此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起初,不少师生都觉得心理问题属于个人隐私,认为没有必要设立心理咨询室。但我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因为心理健康教育能切实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心理咨询室成立后,学校聘请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通过开展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为许多学生打开了“心结”,现在,学生有什么问题和“悄悄话”都愿意向心理教师倾诉。
“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的开展,使我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师生健康意识增强了,并树立起正确的健康观;学校体卫工作得到全面发展,被评为浙江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成果显著,学校心理咨询室一跃成为了浙江省优秀心理辅导站。
通过几年的工作,我对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良好适应”的健康定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坚定了发展方向:学校今后一定要把学生健康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说到营养,就不得不提食品安全,我校自1998年3月建立食堂起,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之所以能做到这点,在于我们一系列超前的做法:从规划学校食堂开始,我们就考虑把它建成多少年也不落后的现代化食堂;做事必求规范,而要想规范化就必须请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因此,在管理中我们与有多年餐饮实践经验的大学后勤集团联姻,共同管理食堂;配备有兼职营养师,对每周菜谱进行审核,确保营养科学搭配,食堂24小时留菜样,随时随地接受各级各类部门的检查。
尽管一开始我们在食堂建设和管理方面花费较大,但却解除了安全上的后顾之忧,使我们能够较为放心地把精力放在学校的其他发展上,我认为这是非常值得的。
虽然我们从未出现过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但安全却是悬在校长头上的一柄剑,我始终提醒自己警钟长鸣。也许是女性的敏感和细心,无论身在何处我都特别关注校园安全。每当有校园安全或食品安全方面的新闻报道,我都会绷紧神经,不由自主地赶到学校食堂等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地方去查看,时不时还要叮嘱有关人员:一定要牢把安全观。而这已经成了条件反射。
因为学校的一切都是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进行的,安全不保,谈何教育?因此我除了自己对安全十分上心外,还在学校的各种会议上百般强调,不厌其烦地反复要求,目的就是要让师生都紧绷安全这根弦。
几年来,由于我校体育卫生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结合得较好,学生体质不断得到增强,健康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有报道说,现在飞行员难招,原因是学生身体素质很难符合招飞标准,可我们学校每年都有几位学生达到飞行员身体素质的要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我校学生身体素质明显高于浙江省学生身体素质的平均水平,学校集会和军训时学生晕倒的现象基本没有了。
现在,我已将学校的体育、卫生、心理和营养等工作当作是学生健康的大事来抓,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学生健康发展这一中心工作来开展。我想,当学生们有了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时候,他们一定能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