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饮用奶计划代表团对非洲乳业及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实施现状作了一次详细的考察,参加了在乌干达举办的首届东南部非洲学生奶国际会议,并在会上介绍了中国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模式和经验,引起非洲各国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非洲地区商业化奶牛养殖自20世纪中期起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奶牛数量和牛奶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奶牛品种改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非洲奶业发展呈现地区性不平衡,规模化养殖与传统小农养殖方式并存。目前,非洲80%以上的牛奶产自中小牧场。与本地区生产水平相比,牛奶消费水平高,奶业发展市场潜力较大,奶业发展受到非洲各国政府重视。目前各国正在通过实施乳业发展促进政策和相关计划,努力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新兴的规模化饲养方式,促进牛奶的生产和消费,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牛奶消费需求。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和美国蓝澳雷克斯(Land O’Lakes)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通过“学生饮用奶计划”、“学校营养餐计划”等多种方式,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资源和较大的市场潜力,开发非洲牛奶产业。
乌干达在“学生饮用奶计划”试点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其实施范围。此外,乌干达还制定相关政策并实施多个项目:农业现代化计划(PMA)、初级教育普及项目和食物营养政策,以保障学生营养工作的贯彻实施。
坦桑尼亚积极探索通过“学生饮用奶计划”和每年一次的促奶周活动拉动国内奶业发展。这些活动有助于逐步提高乳产品人均消费量,增加奶产品需求,开拓乳品市场,扩大乳品的生产量。
肯尼亚则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新启动“学生饮用奶计划”。肯尼亚早期的“学生饮用奶计划”由于实施成本较高,政府不能保证持续的经费支持,再加上恶劣的道路交通使运输成本增加以及教育发展办公室(DEO)缺乏牛奶相关知识和贮运经验,造成严重损失。为了加强管理,肯尼亚成立了“学生饮用奶计划”资助委员会。该委员会在肯尼亚乳业协会领导下,由公共研究部门、奶牛场、加工企业、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组成。目前的“学生饮用奶计划”在感兴趣的私立和公共学校实施。肯尼亚“学生饮用奶计划”资助委员会还为那些非常需要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但却负担不起费用的学校寻求多种方式的支持和帮助。
埃塞俄比亚通过“学校营养餐计划”,提高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增强国民素质。“学校营养餐计划”的实施提高了该国的入学率,降低了辍学率,稳定了学生数,缩小了性别差距,缓解了短期饥饿程度,督促了全社会参与教育事业。埃塞俄比亚教育部1994年开始实施全国教育和培训政策,其中包括五年教育发展项目(ESDPs)和女孩发展目标(MDGs)。为促进“学校营养餐计划”持续发展,2004~2005年度埃塞俄比亚在200所学校推出了儿童发展国内项目(CHILD),加大国内对“学生营养餐计划”的参与和支持力度。
马达加斯加“学生饮用奶计划”吸引国外投资,促进国内奶业发展。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支持下,2004年马达加斯加“学生饮用奶计划”开始在小范围内试点,以提高学生的营养和健康水平,保证学习效率和成绩提高,同时改善人们的饮食习惯,扩大奶制品的消费量,增加奶业收入。马达加斯加农牧渔业部计划通过“学生饮用奶计划”等措施,改善国民饮食习惯,在五年内将人均年牛奶消费量从4.5公斤提高到了10公斤。2005年7月美国农业部和马达加斯加农牧渔业部签订协议,将投资100万美元用于马达加斯加“学生饮用奶计划”。
总的来说,非洲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和支持“学生饮用奶计划”。非洲主要国家积极推动该计划的实施,以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和素质,改善营养健康状况,吸引更多海内外投资,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畜牧业和奶业发展,带动国内经济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则在大力支持的同时,积极参与非洲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对非洲国家开展“学生饮用奶计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目前,推广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已经成为国际潮流,并逐渐形成了四种日趋成熟的实施模式:政府实施的“学生饮用奶计划”;国际组织资助的“学生饮用奶计划”;商业化的“学生饮用奶计划”和政府与企业相结合的“学生饮用奶计划”。(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