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我读了众多教育平台、期刊主编、畅销书作者等联合推荐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其作者雷夫•艾斯奎斯被《纽约时报》尊称为“天才与圣徒”,《每日新闻》则誉他为“当代的梭罗”。而这样大名鼎鼎的他在书中自序写到:“写这本书的目的,只在分享一些我实践过并且看起来颇为有效的方法而已。”在我看来,雷夫老师是五线谱,他的学生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他们共同谱写出了一首悦耳动听的教育之歌。
图书封面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摘自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词:宋青松 曲:王佑贵)
正如歌里唱的,在学生眼里,教师是那个“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的人,是教室里的权威,也是榜样。雷夫老师在书里同样强调:“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由此,他进一步解释:“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认真勤勉的一个。”
回忆自己初为人师之时教一年级,在一节语文课上,带读几遍拼音之后顿时觉得口干舌燥,嗓子直冒烟,于是我顺手拿起水杯喝了一大口茶水。转头看见坐在教室后排的小宇双手捧着水瓶,仰头“咕咚咕咚”喝得正起劲。我大喝一声:“小宇,上课不准喝水!我不是说过很多遍了吗?”小宇放下水瓶,擦擦嘴回答:“可是老师,你刚才不也喝了吗?”他的话让我哑口无言,因为他说的一点都没错。“老师生病了才喝水的!你又没生病!”这时,班长小丽尖声尖气地反驳。我暗自庆幸小丽帮我解了围,于是顺着她的话解释:“是的,老师今天嗓子不舒服,所以在课堂上喝水了。没有生病的话,上课的时候不能喝,下课才能喝。明白了吗?”孩子们天真地点点头,小宇也不再说话。
课后,我把水杯拿到了办公室,决定以后要和学生们“统一标准”。雷夫老师说的很对,学生视教师为榜样。我规定学生不准在教室大喊大叫,自己却在批评他们的时候声嘶力竭,这样“双重标准”的结果就是课堂上闹哄哄一片,我上课的声调越来越高,嗓子越来越哑,然而学生们并没有听进去多少。之后我尝试降低声音,用柔和的语调讲课,学生们随之安静下来,竖着耳朵听讲,喊叫的情况也逐渐减少。这不就是榜样的力量吗?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
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摘自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词:宋青松 曲:王佑贵)
雷夫老师坚信,要教孩子“终其一生都派得上用场的技能”,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课本的知识。他在第56号教室创立的经济制度,让学生懂得节俭的可贵,并且严格遵守预算,会延迟享乐。他的学生写信给他,感谢他在五年级的时候,就教会了自己何谓经济责任。
受到启发,我尝试在班级建立这样的制度,以求将“真理”传授给那些祖国的花朵。我制作了一张“职位表”,上面有各种各样的职位以及每周能得到的分数。在班委竞选日之前,这张表一直张贴在班级的公告栏,时不时增加几个新的“官职”。利用两节班会课的时间,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一份“工作”,有传统的“班长”,也有负责监督垃圾分类的“环保卫士”,甚至单单管理教室开关的“灯光师”。执行这套制度之后,我再也没有怒气冲冲地责问“今天谁扫教室?”“垃圾桶怎么又没倒?”“哪个同学放错了图书?”所有人都参与班级建设,没有人偷懒。
变化最大的要数小宝同学。小宝是个胖嘟嘟的男生,成绩徘徊在及格边缘,体育课上也是“沉默一族”,上课从来没见他举手,小组讨论也没他的声音。这样一个存在感极低的孩子,在我的鼓励下默默接受了安排的“垃圾桶清洁员”,职责是每天中午用抹布把垃圾桶外面擦干净。原本我还有些担心,总觉得记性不太好的小宝很可能会忘记这样的琐事。没想到一连几天,班级角落的垃圾桶都被擦得一尘不染。于是我在一天放学前特意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了他,孩子们自发响起一阵掌声,小宝红着脸笑了笑。第二天,他塞给我一颗糖,我对他说了声“谢谢”,看他小鸟一般跳跃着跑开了。那天,他第一次举手发言。再后来,他参与了班级讲故事比赛……我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教给了他“真理”,希望我和我的学生们都能做得更好。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
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
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摘自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词:宋青松 曲:王佑贵)
在这本书后面的“与雷夫老师有约”问答部分,有个问题吸引了我的眼球:“你对于56号教室孩子的教育与呵护,早已超过一个教师的职责。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着你这么做?”雷夫老师提到了身边人的帮助,他说:“我只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是周围这些帮助我的人让我变得不平凡。其实他们才是最特别的人。”
雷夫老师的话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恩师——高中班主任傅老师。高一对我来说是灰色的。物理化学常常让我摸不着头脑,晦涩的数学也很难理解吃透,其他方面平淡无奇,我成为了班上被忽略的一角。在拿到成绩报告单之后,连思想品德那一栏都是“良”的我更加怀疑自己的能力。高二转到文科班之后,我的情况也没有什么好转,成绩忽高忽低,大多数时候都是以沉默的姿态存在着。
高中生活开始出现转机,是因为傅老师让我当了班里的环保委员。这个职务很轻松,只需要将装在回收篮里的塑料瓶搬到学校回收角。就是这么小小一件事,我觉得自己好像又有了价值。之后,傅老师在课堂上点评了我的作文,又让我参加学校的现场作文比赛。虽然没能获奖,但这点点滴滴的鼓励,让我觉得世界都变得明亮起来。是傅老师帮助我走出了那个阴暗的角落,学会了在阳光下奔跑。
多年后的今天,我也成为了一名教师。上次去母校参加培训,再次见到了傅老师。她还是与我印象中的那般,笑意盈盈。我们聊了许久,我终究也没能当面向她说出“谢谢”这两个字眼,但我觉得,“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我能想到的,对傅老师最好的答谢。
正如雷夫老师所说,一路走来的确不容易,但是我的身边有许多人在帮助我。我有勤奋的同事,他们陪我熬夜磨课;我有可靠的丈夫,他教我制作课题材料需要的扇形统计图;我有睿智的父母,他们传授我众多育人之道……
现在,我和雷夫老师一样驻扎在小学,准备为小学教育奉献一生。文章的末尾,我想用雷夫老师写给年轻老师们的话来小结:“未来的日子不会太好过;以好老师为榜样,不断学习;不要与讨厌教学的人为友;做你自己;相信以后会更好。”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感谢我遇到过的每一位老师的尊尊教诲,感谢同为教师的父母带领我走上教育之路,感谢雷夫老师指点迷津……教育是一首歌,我希望,自己能把这首歌继续传唱下去,创造我的教室的奇迹。(教育专业组 浙江省义乌市塘李小学 楼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