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0-05-19 作者:张维维 来源:《北京教育》杂志

摘 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对高校党员干部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是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的实践。通过主题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信仰根基,树牢宗旨意识,修正自我缺点,弘扬优良作风,自觉为党担当,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主题教育;信仰根基;宗旨意识;优良作风

高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于领导干部和党员,是一次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的实践。通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受思想洗礼,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对标查找差距,进一步树牢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在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中,将初心和使命转化为实干的行动。

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筑牢信仰根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闪耀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是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在主题教育中,必须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其精神实质作为首要任务,并将学习贯穿始终。

第一,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一是要秉承马克思主义学风,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思想武装,将理论学习作为党员干部筑牢思想根基的永恒追求。在我们党历次开展的集中性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中,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把思想武装放在第一位。二是要以真学的态度,原原本本地学,做到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在学习成效上,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从而以理论学习的收获,夯实思想基础,经受思想政治洗礼。三是要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实践高等教育的“四个服务”,自觉当好政治上的排头兵。

第二,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一路走来,我们党始终保持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一是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要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牢固的思想基础锤炼忠诚的政治品格,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者。二是在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要提高政治站位,努力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1]的要求,坚定高等教育发展的理想、方向和目标,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聚焦办学方向上不偏移,把党的领导和遵循教育规律统一于高等教育的实践中,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好教育。 

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树牢宗旨意识

第一,强化宗旨意识,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到党的全部奋斗实践中。一是要认真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并将其转化为我们行动上的自觉。二是要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问题、出政策都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干事创业都必须依靠人民。从高等教育的角度出发,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第二,强化宗旨意识,就要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一是高等教育战线上的党员干部要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并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落实在办学治校的实践中。二是要通过主题教育的学习和调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主动提出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育方法、教育制度等,提升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第三,强化宗旨意识,就要树立以育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2]在主题教育中,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既要面向整个社会看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期待,也要面对高校内部找出培养体系存在的不足,在掌握实情的基础上,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的改革,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使育人工作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

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勇于修正自我

在主题教育中,每一位党员干部既要增强理论自觉,提高思想认识;同时,还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学习对照,检视自我存在的问题,修炼党性。要始终带着问题学、带着责任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3]作为党员干部,要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检视反思,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检视自我问题的对照标准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分别简称《党章》《准则》《条例》)。要按照主题教育的要求,认真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

第一,要对照《党章》查找不足。每个党员干部要对照《党章》检视自我是否坚持党的性质宗旨;是否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否认真履行党员的八项义务;是否履行好干部的要求;是否遵守党的组织制度;是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否牢记入党誓词;是否做到遵循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

第二,要对照《准则》查找不足。每个党员干部要对照《准则》检视自我是否坚定理想信念;是否站稳政治立场,敢于抵制错误言行,开展斗争;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否接受权力的监督,是否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第三,要对照《条例》查找不足。每个党员干部要对照《条例》检视自我是否在重大问题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是否存在滥用职权、谋取私利;是否弄虚作假、损坏群众利益;是否工作不负责任,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只有通过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才能检视思想、正视问题,才能修正错误和改进不足,才能增强党性守住底线,才能锤炼干净的政治品格。

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弘扬优良作风

党的优良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党的活动中的现实表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品质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改进工作作风,就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4]践行初心使命,要弘扬优良作风,锤炼过硬作风。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中,要身先士卒做表率,坚决克服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正一切脱离群众的行为,坚决抵制一切不正之风。

第一,要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首先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作风建设,体现了党中央向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开刀的决心。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要把遵守“八项规定”精神作为一种自觉和习惯,消除“不在乎、不以为然”的思想和意识,敬畏“八项规定”精神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持正确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当前,要重在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上改进作风,在实际工作中,深入调研,摸清情况,掌握实情和问题的症结,将作风建设持之以恒地落实到底。

第二,要守住廉洁从政和自律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5]党员干部首先是要严以修身,增强党性,见贤思齐。一是牢记党的嘱托,牢记党的纪律要求;二是要严于律己,崇廉拒腐,公私分明,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三是要严以用权,坚持原则,一身正气。我们要时刻深思并牢记一点,党把职责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对党负责。思想上要有同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和现象作斗争的勇气与立场;工作上要有辨别是非和坚决查处违纪行为的态度与决心;行动上要有惩治腐败和推进廉洁从政的成效与结果。在加强自身约束、遵守廉洁自律准则的同时,党员干部还要严格教育和约束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共同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自觉为党担当

新时代要展示新作为,体现新气象。党员干部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必须要有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敢担当、勤实干,是党员干部的实践品质,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教育战线的党员干部要在主题教育中,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为党和国家的教育发展,锤炼敢于担当的政治品质,将初心和使命转化为实干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6]从根本上说,教育的初心是与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连的,教育的使命也是与民族的复兴相连的。我们要认清历史方位,审视教育使命,把握国际坐标,发展教育使命,立足中国现实,践行教育使命,担负起我们应有的责任。

第一,要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7]我们要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把人才培养好,培养成为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是党和国家的期盼。必须完善办学的评价体系,在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中既要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教育,也要注重政治和思想内涵的传授教育。坚持立德树人,让每一个青年学生在成长中始终沐浴党的思想阳光。

第二,要担负起文化强盛,教育强国的使命。文化的强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既表现在凝聚民族思想精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要上,也表现在以充满历史底蕴又与时代同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世界思想走向的软实力上。高等教育战线的党员干部,要深刻审视教育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上担负的重要职责,发挥教育的功能,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教育发展上顺应时代潮流,树立广义的教育观,把教育融入到中国走向世界的发展中思考,在价值制高点上掌握自身的话语权、承担大国担当、建立国际信任,为世界教育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作者:张维维,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参考文献:

[1][2][6]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7,25,113.

[3]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9(13):4-13.

[4][5]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48,177. 

[7]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报,2018-09-11(1). 

《北京教育》杂志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